大家都知道,故宫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博物馆,我们收藏有186万件套之多的文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在故宫博物院还有许多我们传统的手工修复技艺,比如古书画的临摹、古代钟表修复、木器家具修复、漆器类文物修复、百宝镶嵌类修复、壁画修复等等。我们从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开始,现在已经申报了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乾隆花园有一处倦勤斋,两百年前的墙体画,二百年后把它取下来放在工作室里进行修复,这是乾隆花园修复后的场景。刚才修复的画修复完成以后已经回贴到顶部和墙面,大家看到墙面当皇帝坐在宝座上听戏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他的庭院,实际上这是郎世宁——意大利的一位画家,在中国紫禁城里生活了五十一年,带着他的徒弟绘制的通景画。在乾隆时期就把它贴在了墙上,二百多年后我们把它取下来,修复完成后又恢复到倦勤斋。
第二个是清代董诰的一幅山水画,画脱落后我们把它放在故宫里,故宫办院九十周年我们要办一次修复大展,我们就把这个画提出来完成最终的修复。
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文物,比如说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修复前大家看到很多毛都已经脱落了,修复完成后完全把卷在里面的毛像植皮一样植出来。
前面我说的都是文物医院的基础,也就是我们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遗产,我把它归结为经验文物的修复方法,也叫中医学。就像中医学能够几千年来让我们人体这个有机质能够延年益寿一样,几前年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这些文化的载体、这些文物能够延年益寿,现在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科技的发展已经在许许多多的领域进行应用,文物医院也离不开科技来弥补我们传统的手工修复技艺。比如我们从德国买回来的专门用于检测文物的CP,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等等仪器设备,许许多多,都是用在我们对文物材质的认知、对文物病害的了解。
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三维视频显微镜,我把它称为文物医生的听诊器,现在我们已经在纸制品保护、丝织品保护、唐卡修复等等都有了三维视频。比如这件同治皇帝穿过的单褂长霉了送到文物医院,文物医生用三维视频仔细观察了它的霉菌是属于哪一类的菌丝,经过我们保护处理以后,再在二百倍同样的地方看到了所有的霉菌菌丝完全清洗干净,文物医生很有底气的说我完成了这个治疗,这件同治皇帝穿过的单褂可以回库房了。如果没有文物医生的听诊器,就像我们咳嗽了到了医院,医生一定要用听诊器来听一听你究竟是器官发炎还是肺炎,根据不同的病症我们对症治疗,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如果肉眼观察的话,或许霉菌处理不干净,回到库房以后会感染其他的纺织品,会影响传染性的霉菌爆发。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宫廷画师记载乾隆皇帝为他的母亲过八十大寿的一幅贴龙,它就贴在慈宁宫里面的寿康宫,二百多年来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把它揭取下来在工作室里修复。我们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它进行研究,左边的画面是画本身,根本看不到手,在右面高光谱下,文物医生清晰的看到画面下的勾线是有手的,所以通过高光谱,文物医生可以明确的了解他所修复的文物。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一下文物医院的构建,我们文物医院如何构建?文物修复档案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文物病害图示标准的建立、共同语言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我学的化学,就像俄罗斯的伟大化学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一样,我们现在新的学科也应该有共同语言,这就是我们院厂子卷内文物的标准语言,当一幅贴过来以后,我们要如实的记载它,除了图片以外我们有病害图,把所有的病害标识清楚。比如壁画,我们用计算机的方法来标识它各类的病害。比如这个青铜器碎片,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它的修复工艺,我们用X光片发现了它底下的铭文,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就要仔细,不要破坏了它的铭文。这尊菩萨象,我们发现了里面有很多铁钉,什么时候修复的没有档案,我们在修复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书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把纸纤维搞清楚了,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纤维纸来配备修复它。对于唐卡的修复也是同样的道理,用科学的技术。
现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医生161位,我们有1300米的文物医院,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文物医院,2016年建成。我们和国际合作,和总部在法国的IIC合作,我们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我想强调的是,今年10月10号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已经动工,当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时候,我们两万平米的更大的文物医院将会建成,我们文化的传播将会借助文物医院修复更多的文物,走向世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