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大跃迁
一个月前,腾讯架构大调整进行自我组织进化,其中最大的亮点即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 –CSIG),这被外界视为腾讯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一次大跃迁。
11月1日,腾讯在南京举办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腾讯产业互联网战略的“代言人”、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以及腾讯超20位高管集中亮相,对这次重要的业务转向进行集中解读,使腾讯“两张网”战略更为清晰。
两张网最终走向“一张网”
纵观腾讯发展,一直专注连接,希望将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都放进一张“大网”里。
过去20年间,腾讯从一款即时通信工具,衍生出无线业务、互联网增值、游戏业务、媒体业务,这些业务无一不围绕“人与人的连接”。腾讯上市后,面对不断增多的业务线,腾讯将公司分成业务线和研发线,上述业务被装到不同的事业部(BU)中。
2010年,3G落地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用户在PC端的连接需求,逐渐被转至移动端。每个个体与手机这个“物品”的连接变得更紧密,用手机甚至可以连接到任何物品(O2O)。腾讯开始移动化转型,并于2012年进行了架构调整,目的是打通PC端和移动端。
2018年,4G提速降费,互联网+、智慧城市、物联网高速推进,C端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已不单单是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他们希望获取更多B端、G端的服务,而B端、G端也需要更多“触角”达到用户。勾连人、物、服务成为大势所趋。面对上述的变化,腾讯进行了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
马化腾称,他越来越发现,除了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如果大量的“物”与“服务”不能全面数字化升级,那么“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就难以迭代。由此,他提出,腾讯接下来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诸多案例也证实,腾讯提出“两张网”概念的背后,更是希望人、物、服务最终连接为“一张网”,目前的“两张网”状态仅仅是过度,互联网的理想状态还是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浑然一体。
以智慧零售为例,零售商希望借助腾讯完成线上跟线下的用户画像的连接。借助扫码购、小程序、朋友圈广告等七大工具,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这中间,后台数据如何对应到前端用户?销售全流程怎么减少损失?支付环节怎么减少排队更智能化?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消费互联网连接形成的时候,产业互联网的不畅导致了产业前后端的隔阂,现在是要把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水准提升。汤道生在腾讯合作伙伴大会期间进一步阐释,腾讯在第三次转型是从以消费互联网为主的一家企业转型成消费与产业并行发展的企业。这次转型很重要的表现是CSIG的成立:把云作为一个核心的平台,通过技术、数据去帮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主要是希望通过腾讯的技术服务能力,把各行各业的连接做得更紧密。
这背后的含义依然是实现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服务,最终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实现数据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打通,相互形成指导和借鉴。
以C2B的方式开启智慧产业元年
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推出更好的内容服务成为腾讯的经验。具体的方法论是:不断推出富有品质的内容,以技术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打通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
服务产业互联网则成为腾讯面对的新课题。目前,腾讯给产业互联网的方法论是C2B:一方面将腾讯过去服务C端用户的技术、经验开放给B端、G端的合作伙伴,提升其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是理解B端、G端合作伙伴的用户,提前研究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提升合作伙伴洞察用户的能力。
简单通俗的理解方式就是,将腾讯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洞察能力提供给合作伙伴,帮助其实现数字化,并进一步打通“人、物、服务”的连接。同时,马化腾也强调,腾讯并不是要到各行各业的跑道上去赛跑争冠军,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
以C2B的方式助力B端、G端合作伙伴,是腾讯连接智慧产业的独有方式。
汤道生认为,B端、G端业务归根到底是C端业务:“以客户的价值为依归,是把腾讯和其他服务提供商区别开。如果不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是从客户的用户需求出发,而总是从平台角度想着需要什么,怎么影响B端、G端,这是本末倒置”。
具体到操作层面,C2B的方式是建立与行业客户的合作部门,长期融入客户工作场景,最终形成行业解决方案。以零售为例,腾讯此前成立了智慧战略合作部,长时间在永辉驻场,目的是跑通零售行业,实现人、物品、服务的融合,用消费互联网的行为数据,指导零售行业运营。
腾讯与富士康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合作也是如此。富士康积累了数十年的制造业经验,希望将其沉淀在工业流程中。两者合作打造操作系统,将设备、人、制造过程中的数据、知识一起搬到云上,洞察每个流程,进而指导工业生产。
目前,腾讯选择了医疗、零售、教育、制造、金融、音视频、公共服务等作为产业互联网的重点突破领域,并对这些领域的不同环节进行改善。同时,对其他不在重点领域外的行业,腾讯也会抱着更开放的态度进行合作,但初期会更侧重上述行业。
之所以选择上述行业,一方面是由于从Cto B的角度看,这些领域需求强烈且亟待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腾讯此前在上述领域基础能力较强。
此外,马化腾还要求,腾讯应该不但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基础工具和能力作为“食材”;还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不同食材搭配起来“炒菜”;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提供一整套的“宴席”——多样化、系统化、安全可控的商业解决方案(BaaS, 即Business as a Service)。
汤道生则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式:以C2B的方式助力B端、G端合作伙伴,是腾讯连接智慧产业的独有方式。在他看来B端、G端业务归根到底是C端业务:“如果不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是从客户的用户需求出发,而总是从平台角度想着需要什么,怎么影响B端、G端,这是本末倒置”。
而最终,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将决定腾讯未来20年的走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摩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