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创造了沉管隧道“最长、最大跨径、最大埋深、最大体量”的世界纪录,涵盖了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背后的“黑科技”你都知道吗?
从第一个人工岛成岛,到完成所有沉管浮运对接;从海上埋置式承台施工,到超长钢桥面铺装…正是无数个世界级技术难题的解决,才成就了今天的“超级工程”,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致敬!
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技支撑呢?
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设计团队提出了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方案:建造东西两个人工岛,修建一段海底隧道,将隧道与大桥连接起来。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单节重约8万吨,且沉到海底40多米。
打破了国内大桥“百年惯例”
除了是世界最长的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惯例”。
“搭积木”拼装出大桥
港珠澳大桥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出来。先在工厂里把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等生产出来,等到伶仃洋风平浪静时再组装起来,首次实现“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建设理念。
海中人工岛快速成岛:两个10万㎡的人工岛在215天内完成岛体成岛,创造“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工程奇迹。
世界最大的深水碎石高精度整平船:在40m水深的整平精度达到±35mm。
超长钢桥面铺装:采取“露天工厂化施工”理念,创建了世界一流集料生产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英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