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剁手族”注意:网购不能让商品评价忽悠了,你看的销量和评价可能是假的-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5:14:2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近日,家住济南领秀城小区的小胡遭遇到了烦心事儿。因为家里装修后有不少装饰材料的异味,需要购买清除甲醛和气味的活性炭。他通过用户评价,购买了一款声称原装进口的活性炭包。因为进口的质量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近日,家住济南领秀城小区的小胡遭遇到了烦心事儿。因为家里装修后有不少装饰材料的异味,需要购买清除甲醛和气味的活性炭。他通过用户评价,购买了一款声称原装进口的活性炭包。因为进口的质量保证加上“好评如潮”,其价格也比普通活性炭包贵出了3倍。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一周过去了,异味并没有消散,活性炭的功能似乎并没有商家介绍的那么强大。

小胡的遭遇并不是个例,网购消费者往往依靠销量和好评数量来判断产品的优劣。在今年“双11”即将到来之际,刷单也在不断进化、升级,成为一些商家堂而皇之提高销量的手段。尽管各电商平台多番打击,刷单现象仍屡禁不绝,甚至一些正规店铺和品牌也参与进来。

变相的“托儿”

“请给五星好评,并进行评价,上传照片后联系客服微信,可以退款5元。”23日,刚刚收到快递的济南淘宝用户刘玲,在包装盒中看到了一张红色的宣传页。“当时感觉可以退款5元,就按照商家说的进行了点评,我需要把自己的感受描述上传,同时上传照片,加了客服微信果然收到了5元退款。”刘玲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自己平时喜欢网购,很多时候除了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之外,更多地还是依靠用户评价。但是在她看来,这些所谓的评价,似乎大部分都是商家主导的。

“以前我们去一些旅游景区、商店,总有导购会推荐购买一些产品。而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单纯依靠产品的质量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因此,很多商家为了快速获取利润,便会采取一些非常态的竞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刷单就是其中之一。”一位从事过淘宝网店经营的“店小二”庄亚楠对经济导报记者透露,通过刷单,商家能达到快速积累人气并最终获利的目的。这是刷单现象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几乎成为了皇冠、钻石店铺之间“公开”的秘密。

曾经参与过刷单行为的大学生金祥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当时他通过QQ群加入了刷手组织,主要是想赚点零花钱。“我们一般都是先用自己的钱款付款并拍下商品完成交易,最后商家在平台上确认交易后,我们才会收到货款和佣金。有时候佣金少一点,只有3元,但是对于一些消费频次不高的大宗商品,佣金会多一些,有的刷一单甚至能赚十几元。”金祥表示,自己所在的QQ群是个庞大的群体,刷手们基本上天天在线“待命”,不愁没有刷单工作,他们就好像变相的“托儿”。

经济导报记者在业内人士的介绍下,加入了一个“淘宝刷刷”的群后发现,管理员会主动联系加群者,询问其意向——作刷单人员兼职,还是作为卖家来购买刷单服务。若入群者未及时回复信息,就会被踢出群聊。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在群公告中,群主备注了刷单的相关细则:在为商家刷单时,需在网店的商品页面上停留超过5分钟,同时要求刷手与客服假聊。其中假聊的环节和聊天内容,都有详细的规定,阅读这些规定后,一名新手可以迅速完成自己的第一笔刷单。

在金祥的演示下,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他给一家网店的牙刷刷单后,将截图发给店家,不到1分钟,他就收到了两个微信红包,一个是刷单费用的返款,另一个是刷单的佣金——3元。“虽然佣金不多,但有时候一天可以刷几十单,基本上自己的生活费不用愁。”经济导报记者看到,这款此前销量仅有20多单的牙刷,经过刷单群的操作后,销量突然激增到150多单。

灰色地带藏风险

“刷单”这样透支行业公信力的行为,有关部门也在整治。然而,部分无良商家却不思悔改,依然通过“刷单”等虚假交易行为,以次充好。尤其在刷单之风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些正规商家也参与其中,有的商家甚至直言“不刷单就只能倒闭”。

“电商平台常见的产品展示排序规则是按综合排名和销量排名,这两种排序都与销售量密切相关。作为商家为了卖更多的产品,才迫不得已选择刷量。”庄亚楠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商品黄金展示位有限,基本按销量展示机制的前提下,消费者在搜索页第一页购买产品的几率在70%以上。虽然刷单风险极大,但不少商家为了提高销量不得不采取刷单这种方式。

电商购物测评师阚川川认为,刷单在网购环节制造了很多虚假信息,也可以称做“市场噪音”。有时为了构成“逼真”的购物场景,还需要花费不必要的费用,比如让商家邮寄一个空包裹等方式,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

“商家构建虚假的交易量和好评,严重干扰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欺骗,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济南卓越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范瑶表示,处在灰色地带的刷单行为,给不少正规经营的商家带来了困扰。为了竞争,企业必须加大推广力度,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最终不刷单的企业排在了后面,而刷单的企业却排名靠前。当然也有一些商家刷单后,并没有取得不错的效果,导致亏损。

范瑶对刷单的风险表示了担忧,他认为,目前很多刷单行为都是一些有组织、有规模的幕后行为。现在在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基本都要实名验证,但不法分子却仍旧能够通过QQ群、平台、广告、微信等方式获取和伪造私人信息,这些风险无意中也转嫁给了商家。一旦被查到,最终“顶包”和承担责任的只能是商家,而刷单中介和组织者却往往“销声匿迹”。

治理还需多管齐下

不久前,济南市工商管理局查获了一起网络刷单案,186家淘宝网店被立案调查,900多名刷手涉案。山东省各地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纷纷重拳出击,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经营者采用刷单、炒信等方式,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此外,距离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商务法》还有近3个月时间,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已经在国内电商市场引发了震动。其中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面对两部法律法规的重拳出击,淘宝、京东、携程等也都在积极治理刷单行为,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在淘宝上就设立了专门的情报举报专栏,就是针对不良商家的刷单等行为。

“作为主体,电商要进行自我约束,以身作则,最重要的是应该承担监督与约束的责任,制定有震慑力的行业规范,对违法商家实施拉入黑名单、永久封禁等措施,加大他们的违法成本。”山东新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伟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是否能真正消除虚假评价,关键在于电商经营平台的执行,但毕竟电商自有的监管部门不是执法单位,最终还需要国家相关行政部门介入。

孙伟表示,治理刷单行为需要多部门多管齐下。相继出台的法律政策已经对相关不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但要从根源上解决这类问题,还是要从立法和监管层面入手。(编辑李师全 陈德罡)


为什么用户对苹果的新iPhone不再期盼了呢?可能是这四个原因 刘强东参加的美国DBA是什么?业内:很可能是“富豪集中营”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