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的残舰遗存,八国联军的枪声炮声,八年抗战的先烈墓碑,宛如一声声的警钟长鸣,在时时刻刻提醒着国人:要铭记历史教训,只有13亿中国人发奋图强,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如今中国崛起面临诸多挑战:激烈的国际竞争,西方的技术封锁,动荡的金融市场等等。
大争之世,军工为要,中国的经济资源必须与以航空高科技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军工资源军民融合、相互促进,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十年以后,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将是国内少数拥有全球竞争力和全球定价权的优势产业。
然而,在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大国重器并未获得应有的高估值,中国的复兴不可能靠酒企、靠网企,航空高科技制造业必将迎来长期估值提升。
1
国防科技产业是经济脱虚向实的首选
2018年世界经济风起云涌,动荡加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扰乱世界经济秩序;中美贸易摩擦阴霾笼罩全球企业;贸易保护主义与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风险沉重打击资本市场投资情绪;美元在外汇市场的持续走强,进一步加深投资者对全球贸易市场前景的担忧。
连续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信用违约和股权质押爆仓频发等多重利空影响,今年A股市场在经历了1月份短暂冲高之后,持续出现大幅调整。
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13.90%,深成指下跌15.04%,A股四大指数全球涨幅排名倒数位置。
全球频发的黑天鹅事件使投资者措手不及,避险情绪不断强化,安全性成为投资首选。
在全球政经局势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国防科技工业的投资安全性日益突出:一方面,强有力的国防工业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外需面临不确定性之时,内需对经济发展就更加重要,而国防科技产业正是典型的以内需为主的高科技产业。
美国国防部在近期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将国家间的战略竞争作为其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并将美军科技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军事能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美国2019年的军费预算将达到创纪录的7163亿美元,比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国家军费预算总和还高。
此外,日本、韩国等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军费预算也呈逐年增长,不断创造历史新高的趋势。2018年全球军费总预算已打破冷战以来的最高纪录。
2018年各国军费预算(数据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军事工业、国防力量的强大是保证国泰民安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强大的军队、强大的军工体系是实现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国防预算的逐年提升,我国国防科技产业长期稳定增长的确定性高。
中国国防预算增长趋势(数据来源: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此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应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正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实体经济?
中国现代制造业的五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而其中航空高科技制造业是产业首选。
航空高科技制造业行业关联度大,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比例高于汽车等传统制造业。同时,航空高科技制造业又是军民双核产业,其增长一方面受军事变革、武器装备换代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民用航空产品市场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用飞机制造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大型民用飞机项目可促进航空产业集群形成,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在提升科技水平、增加工业产值、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2
航空制造业是高科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至今,自主研制的武器装备,特别是航空装备已成为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
第四代超音速隐身战斗机“歼-20”、三代半重型歼击轰炸机“歼-16”、多用途战斗机“歼-10C”、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已实现列装;
陆航部队已实现“直-10”与“直-19”武装直升机的高低搭配;
舰载战斗机、舰载直升机及配套机型也随着首艘航母、新型万吨驱逐舰的下水进入服役阶段。
诸多新型航空装备的研制过程,也是我国航空高科技制造业积累大量人才队伍、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过程,而这正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维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军工产业,特别是航空产业具有技术累计周期长、资金投入和回收周期长以及人才储备周期长的特点。中国航空工业60余年累积的技术、人才和能力,不仅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价值,也无法在十几年、二十年内复制和再造。
航空高科技制造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征。一方面,2017年我国GDP达82.7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7.3万亿元,我国目前已不缺少用于航空高科技等军工技术研发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生达57.8万人,我国也有充足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储备。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为高科技产业的腾飞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基础,创造了最佳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六十余年的发展基础使中国航空高科技制造业拥有了完善的设施,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具备了大批量生产的能力。
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例,自设立以来,共获国家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几十项;获国防科技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近千项;专利总申请数达到近五万项,专利年申请数量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在重点航空产品和支柱民品、关键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形成了大量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伴随着行业技术、能力的多项突破也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我国航空制造技术创新的条件齐备,可以预见,未来我国航空制造技术将进一步加速发展,不断实现新的飞跃。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历经近70年风雨征程,从自主摸索到21世纪以来的自主创新,已实现为世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在数量和性能上与世界一流军队仍有较大差距。
在美国2018年622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中,用于空军的费用占比最高,且空军和海军预算中有相当的比例用于航空装备采购。与之相比,中国的国防装备,尤其是航空装备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因而,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更应当重视建设自主可控的高科技产业,航空高科技制造业正是其最好的代表。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航空高科技制造业以及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都将受到国家全方位的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可以说未来5到10年国防科技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少数具备长期稳健成长特性的行业。
放眼国际发展史,大国的崛起通常得益于经济和军事的协调。世界主要国家根据国际环境和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包括英美等国的“军民一体化”,日本的“以民掩军”,俄罗斯的“先军后民”和以色列的“以军带民”。
军民融合发展是推动国防建设模式创新,将我国军工产业后发优势转变为先发优势乃至于长期优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必然要求。
21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一系列军民融合政策,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明显加速。当前,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在国企与民企、中央与地方、股权、管理、人才、技术、产品等层面均获得落实,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但当前我国国防科技行业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激励政策推进慢、定价模式僵化等问题。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生产经营类科研院所转制的推进,航空高科技制造业等国防科技产业的资产证券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军品定价改革也已在路上。
各项改革措施多管齐下,有利于国防科技企业形成合理的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探索员工持股等激励政策,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3
结语
以航空高科技制造业为代表的军工股迎来历史性机遇
如今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远未到自我陶醉的时候,中国资本市场靠酒企、靠网企打不赢贸易战。贸易战的本质就是强权和霸权,因此贸易战背景下更需大力发展以军工为代表的自主可控技术。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行业得到资本市场的估值认可,就会迎来大发展。给予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应有的估值,才能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
目前中国股市国防科技相关上市公司已达到230余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但市值占比很小。A股和H股市场急需改善估值结构。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国防科技企业市值总计6847亿元,美国54家上市国防科技企业市值8498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8.69倍。
在航空高科技制造领域,中国共有2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不到3400亿元,而仅美国波音公司一家的市值已超过2040亿美元。
中国航空高科技企业处于成长初期,收入、利润以及市值的规模远低于西方成熟的同行企业。如果用与西方企业同样的绝对估值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反映中国航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也会大大低估其未来发展能。使用相对估值法更适合刚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航空高科技制造企业。
2013-2017年平均增长率(数据来源:Wind)
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属于抗周期性行业。无论国内外经济如何波动,这类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
2、公司存活期长。业务具有垄断性的公司,都能长期存在;
3、公司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并给予股东稳定的分红回报;
4、公司股价估值合理甚至被低估。
军工股均符合上述维度标准。纵观国际军工发展史,美国波音、洛克希德· 马丁等航空高科技制造企业,市值已稳步上涨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股价最高已上涨25倍,而联合技术公司的市值更是已实现了连续八十年的稳定增长趋势。
美国及欧洲航空高科技企业的现在,就是中国军工企业的未来。我国军工股业绩长期增长符合发展规律,且目前估值偏低,应是长期持有的理想标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