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为何要做小程序?相比微信和支付宝,百度智能小程序的优势是什么?
小程序大战关乎互联网生态之争
曾经,腾讯的主业是社交,阿里的主业是电商,百度的主业是搜索,他们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BAT之间的边界。微信上开始加入公众号、搜索、电商和支付,阿里也要做社交、视频和内容;这显然在抢百度搜索、内容的市场。三巨头从界限清晰变得短兵相接。
于是,在2017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提出“搜索+信息流”的战略,这是为了丰富百度的内容;2018年5月,提出“智能小程序”,这是为了让用户在百度上完成“搜索+服务”的闭环。
再接下来,让百家号、视频等内容与智能小程序进行自主认领或撮合,从而建立“内容+智能小程序”的新生态。比如,百家号作者写了一篇关于旅游的文章,自动匹配上携程旅游的智能小程序,为携程智能小程序导流,然后获取交易的分成收益。
显然,百度通过搜索、信息流和智能小程序共同构建的新生态,最大限度的把用户留在自己的生态中获取内容和服务,让百度不再是“用完即走”。
小程序能力的较量
小程序的本质是连接服务,为商家带来用户和收益。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小程序的能力:开放、精准和智能。
首先,开放决定了小程序的使用场景是否丰富。微信和支付宝的小程序只会出现在自己的APP上。百度智能小程序实现了与对手的差异化,不仅会出现在百度APP上,还会出现在百度旗下的百度地图、百度新闻、好看视频等APP上。
这就像是一套开源的Android系统,会有更多的使用场景,对于小程序开发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展示机会,更丰沛的流量。这也解决了各大超级APP崛起后,将内容与服务封闭在自己的体系里,导致的APP孤岛难题。
其次,更精准的为用户和商家提供服务。通过百度APP的搜索框,搜索“苏宁易购”,在下拉框直接出现苏宁易购的小程序,点进去即可购买商品。搜索违章查询,直接就可调出违章查询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是卖“时间”,因为微信的在网时长最长,小程序是通过微信群和聊天中分发的;支付宝小程序称作卖“空间”,合作的商家开发了小程序是为方便线上线下打通,还是要靠线下扫码调用线上小程序;
百度智能小程序则是卖“流量”,用搜索场景直接导流到小程序,不需要开发者自己运营和管理。
从特点上来看,百度搜索+小程序更适合低频的工具、服务类应用,可以让它们更精准、高效的获取用户。
比如,唯品会小程序的获客成本相对于此前H5投放降低了30%,同程艺龙小程序最终ROI(投入产出比)相对于H5形态提升19%。原因是用户从获取信息到下单支付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再次,AI全面赋能,让小程序更智能。微信小程序一直在不断升级接口,将一些AI能力逐步开放给开发者。百度在AI上拥有图像、文字、视频、语音和人脸识别等多项技术实力。百度智能小程序预留了调用这些AI能力的接口,可以轻松调用,让小程序的体验更出色。
小程序之战只能算刚刚开始
目前,百度智能小程序相比微信、支付宝拥有更多的流量支持。因为百度APP每日几十亿次的搜索与百度Feed流上亿活跃用户,都是智能小程序的天然流量来源,开发者不需要自己去推广、运营。
接下来,百度应该考虑如何将这些用户沉淀下来,并让他们养成通过百度APP上的智能小程序获取服务的习惯。
当前百度用户使用过小程序后,会在百度APP“我的”中看到。据说,接下来小程序在百度上的入口位置会被提前,并开辟出更多索引功能,从而引导用户更多使用智能小程序。
可以说,当前小程序的争夺战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方式、方法有待去探索。但是无论哪个平台的小程序,其本质都是在做“服务”,平台必须有服务用户的需求和场景才可以。
就像今日头条也在做小程序,这种内容平台,用户根本没有从其上获取服务的习惯,怎么可能激活小程序呢?
支付宝的小程序,更像是H5页面的升级版,只是提升支付宝的使用体验而已,对企业获取新用户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
总之,这场基于互联网生态之争的小程序大战只能算是刚刚开始,距离分出胜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磐石之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