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传,《证券时报》披露的腾讯内部架构调整的具体信息:腾讯29日宣布调整内部构架,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300043,股吧)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继续保留。此外,腾讯将整合社交与效果广告部(SPA)与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广告线,成立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AMS)。不过,令人错愕的是,这一消息随后被秒删。
更奇怪的是,消息上还有马化腾与腾讯总裁刘炽平的发言。内容是:针对此次内部架构大规模调整,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今日表示,这是一次面对未来的进化,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主动革新与升级迭代。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腾讯此次战略升级旨在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产业融合和升级,通过社交、内容、技术的战略性梳理与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好连接和内容服务,同时更深层次地推动数字产业生态的共同繁荣。
刘炽平则总结为,互联网即将进入下半场,各行各业迎来更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在接下来的10年,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半场,腾讯的使命是做好连接;而在下半场,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腾讯成立至今先后经历3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腾讯需要时刻保持前倾,有足够的危机感和战略前瞻性才能引领进入下一个时代”。
如此详实的报道,竟然是“不实消息”?另外,通过此前腾讯系媒体多轮预热,腾讯进行内部组织调整已经是必然,只是否发布时机的选择问题了。
果然,到了30日早上,腾讯正式的消息出来了。腾讯官宣,“腾讯公司的组织架构在时隔6年后迎来新一轮的优化调整,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成立六大事业群: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应,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最近一段时间,大量的分析腾讯的文章出现,基本上是按照腾讯机构调整的意图在进行市场透风,无关乎都认为腾讯需要加强TO B的云计算业务重要性,需要打通内部的数据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正确的,也是腾讯与对手阿里巴巴形成差距的所在。
在腾讯构建了反阿里联盟以后,并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这一年的财报来看,阿里巴巴继续飞奔,反而腾讯因为游戏业务核心的衰落而显现危机,腾讯系的流量不再充足、变现能力被压制,京东遭遇重大事变,美团多项业务进展不利而不得不上市融资,寄予厚望的摩拜已经偃旗息鼓,与永辉合作的对抗盒马鲜生也只是雷声大而已,更严重的是云计算市场不仅没有拉近与对手的差距,反而在自己体量不及对手十分之一的情况下增长速度也不及对手,这无不让腾讯心惊。
于是,腾讯进行机构改革就成为了继续,而怎么改就更加重要。因为2B、大数据和云计算,所以,腾讯单独成立一个面对企业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应该是顺理成章,需要解决的只是这个机构的内部级别和权限。
腾讯赖以自豪的去中心化以及依靠5%的投资打造的“半条命”的生态结构在2B的时候完全不适应,自身的赛马机制更是无法在企业业务上形成合力,这都需要解决。可是,更深层次的是,即便腾讯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只是针对此前的发展,并没有跟得上时代进步。
此前,小米也进行了机构改革,组建了组织部和参谋部,这样的形态已经被认为是模仿阿里巴巴,现在腾讯这次的改组,也更像是一次针对阿里云快速发展而进行的调整,当然还有遏制今日头条。
一些观察人士看到,腾讯的微信事业群依然丝毫未动,三个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也未涉及。也就是说,腾讯的机构调整一如既往是“跟随”,要想实现所谓的“需要时刻保持前倾,有足够的危机感和战略前瞻性才能引领进入下一个时代”还差的太远。
在腾讯因为云计算的失利而将云业务单独做出事业群的时候,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在智能硬件以及技术基础设施方面,腾讯已经不仅仅是落后第一名,即便在国内,腾讯也已经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落后阿里巴巴、百度、头条,位居第四了,这样的差距可能在四五年之后才会让腾讯感觉到切实的痛,但那时再怎么努力可能都晚了。
令我们担心的是,腾讯经过长时间酝酿形成的机构改变方案,依然只是折中的妥协方案,根本谈不上大刀阔斧,也没有任何破釜沉舟的勇气,成立的两个事业群一个对标阿里云,一个对标今日头条,还是在跟随,这样的公司真的是在“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产业融合和升级”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