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狂心在跌倒之前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4:20:4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最近一段时间,一度在众人眼中的独角兽、火箭式业绩增长的企业纷纷出现问题而面临困境。不断发酵的CEO涉嫌强暴案的京东,股票在本月已下跌21.7%,近10个月跌幅超40%,以至于空头感概:还没有推就倒下
最近一段时间,一度在众人眼中的独角兽、火箭式业绩增长的企业纷纷出现问题而面临困境。不断发酵的CEO涉嫌强暴案的京东,股票在本月已下跌21.7%,近10个月跌幅超40%,以至于空头感概:还没有推就倒下。有同感的还有京东的竞争对手,所以也彻底感到无对手的马云立即提出退休和接班人议程,成为近期另一大新闻热点。

在市值大幅缩水背后是京东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已暴露:

首先,高度集权,曾经为京东带来了发展的高效率,但与之相伴的是高风险。作为CEO,刘强东掌控着京东79.5%的投票权。京东的章程规定,刘强东不在场的情况下,董事会不得举行正式会议,除非他自己回避。京东甚至明确指出“任何违背他意愿的限制”都不应成为这条规则的例外,除非他精神或身体永久丧失能力。如今当CEO面临短期道德风险,甚至长期被搅入官司—美国检方有3年时间做决定是否起诉,这对京东整个公司的内部运作带来巨大的风险,以及官司缠身。属于京东高管不当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失,投资者可以起诉维权。目前,郝俊波律所已开始全球征集京东受损投资者,计划发起集体诉讼。

其次,组织与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缺乏。“铁打的刘强东,流水的高管”,伴随京东高速发展一直被广泛流传,数点从京东离职的高管们一度成为媒体年度热点。已达十多万名员工的京东,长期靠刘强东一人强压式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企业越大越容易陷入混乱。与此相应证的是前段时间京东的反腐,8月24日京东通报16起腐败案件,其中居然包括HRBP等职位,涉及职位如此广泛,反映出京东内部管理需改善之处颇多。

此外,核心竞争力匮乏,增长乏力。

2018财年第二季度,京东营收1223亿元人民币,低于预期,净亏损为22.12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2.87亿元,净亏损同比大幅扩大。京东的营收增速远低于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同行,企业缺乏提升业绩的新增长点,而具有走向下坡路的风险。

京东虽然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增长也非在原有基础上架一个新品类或事业部就可以自然达成;其在新领域的巨大投资并非转化成相应的用户和成交放大的增长。

2018年生鲜电商的赛跑中每日优鲜、盒马生鲜都异军突起,9月6日每日优鲜成功融资4.5亿美元,高盛与腾讯领投,此新闻与美国三家律师事务所发起对京东的集体诉讼同列头条。

与此同时,原京东的长项物流优势也已被各电商平台追赶上,而显得优势不突出。2017年9月阿里控股菜鸟后,计划投入1000亿在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快速建设,目前在网点和物流速度上已与京东不相上下。

至今年2月末的公开数据,仍显示腾讯持有京东18%的股权,为京东第一大股东。

除提供微信购物入口外,微信搜索结果也可直接进入京东,微信和手机QQ的导流,已经为京东带来了8亿600万人次的访问互动。不仅提供资金而且提供流量,京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腾讯的支持。此外,腾讯还愿意并不持有相同股数的投票权,而让刘强东掌握京东80%的投票权。

这种超级投票权的模式现在显然也出现系统性的风险,即一旦控制人出现问题时,企业可能立即陷入停摆。

在刘强东出事的那天,腾讯的股票也下跌2%多,在此事件中最为苦涩的可能是腾讯。

京东最近几年一年处于爆炒刘强东各女友绯闻以博眼球,同时高管出走的报道频频,业务持续亏损缺乏新的支撑点,但是在只看用户增长个别数据作为业绩代表的腾讯面前,这些透射出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都被忽略了。以至于到昔日的绯闻变成今日可能因强奸入狱的刑事案件,4年来数百亿的投资不遗余力的全方位支持换得是市值腰斩,企业可能随时因CEO道德风险而面临巨大打击。刘强东事件带给投资方、合作方的教训是深刻的。

另一家由CEO总裁带来股票大跌,给企业发展蒙上阴影的还有特斯拉。

有多家著名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将特斯拉的股票预期大幅调低,原因是CEO马斯克的负面言行。

今年8月份,马斯克在推特上发表私有化特斯拉言论,立即引发争议,美国证监会也采取了调查。在众多压力下,私有化不了了之。而在8月17日的公开采访中,马斯克承认自己经常靠吃安眠药安必恩帮助缓解失眠。第二天,特斯拉惨跌9%!摩根大通将特斯拉目标价大幅下调近40%!此后在播客视频采访中,马斯克还在镜头前吸食大麻。


马斯克在镜头前吸食大麻 马斯克在镜头前吸食大麻

9月以来,特斯拉已经先后有五名高管被曝出离职:供应链管理的副总裁、人力资源主管、财务与运营副总裁、首席会计官、财务与运营副总裁。

自2018年以来,从特斯拉离职的总监级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已经达到41位,过去12个月以来,更是达到了58位之多。

投资界普遍认为马斯克本人是特斯拉最大的风险,而今此观点正在被验证:马斯克在企业承担了过多的职责,一旦出现问题,公司就会出现失控的风险。

强人CEO正在沦为企业的噩梦,仅有一时的业绩表现远远不够显示企业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企业内部管理是否健康,是否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无数次的教训面前正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许多由资本堆砌起来的独角兽、垄断企业、甚至是世界五百强,并非不可一世,而甚至是不堪一击。

在顺风车事件后,滴滴宣布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到年底,滴滴的自建客服团队将增加至8000人。之前滴滴的客服大多包给了第三方客服公司,因客服方面处理投诉的不及时导致用户求助信息未获得及时报警。滴滴未尽到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面对政府部门的多次约谈承诺多、整改少,数据传输不实、没有对平台注册驾驶员及车辆尽到审慎审查义务,导致存在大量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在平台软件上接单运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上述事件、案件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获得快速发展,而忽视了企业存在的首要目标不是赢得自身的利益,而是为服务用户,而服务用户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保障用户安全的管理体系,及时服务体系的建设。多起恶性事故发生,说明滴滴还在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打磨阶段,就被求大求快的资本迅速催大,导致企业超负荷,内部管理体系跟不上外部急速扩张,而出现重大失误令企业陷入泥潭。如今因恶性事故导致的巨大负面新闻,滴滴下一步不仅因整改成本将大幅提升,而且会面临上市无望新的融资困难等困局。

因品牌严重受损,近期及未来业务量因此大幅降低,使财报更为难看,滴滴的发展有可能因此陷入长期下滑。

他们曾经都是总裁意气风发行在风口上的企业,但如今却神话不再。他们曾经都是在资本力量下砸出来的快熟的行业领军企业,但如今却纷纷遭遇发展失速甚至自由落体的危机。

增长创造了复杂性,而复杂性又是增长无声的杀手,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已远远超过创业之初靠CEO强人一人独控全局的局面。内部管理体系建设的缺失,迟早会在超负荷运转中出现掉链子现象,甚至导致企业突然停摆。

一谈到问题,往往容易简单化为引入几位关键人才或调整几位人才的事,但内部管理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的建设,是需要投资人、企业高管高度重视,是伴随企业出生到发展每一天的事。

或许极少许企业蒙眼狂奔也能到一个行业突出地位,但是更多企业折翼在莫名其妙突然冒出来的各种意外的发生(如上次跟我探讨此问题时还处于被抢着投资的网红CEO最近发现其企业已消失)。类似本文提到的CEO个人道德性,CEO的怪僻个性,以及运营安全预计不足等。但仔细分析,为什么这个世界还存在一些卓越企业不受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而保持持续增长?

建立系统而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保持企业『不疾而速』地持续发展。

一个齿轮失效会导致整个系统停摆,一家企业一个部件存在问题就可能全盘皆输。企业应减少不可测的偶然发展,那样风险太大,依靠通过管理体系建设走向必然的成功是被华为等多家卓越企业证明,少走弯路少遭遇不可测的风险、少经历内乱、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内部体系应对竞争和环境的变化,这就是快速。

曾经拥有增长的市场份额,大量的投资资金,专有技术,最知名的品牌,这些都不是未来持续成功的保障。从外面看来似乎拥有一切(市场地位,品牌,技术,客户基础,巨大的财力资源),最终却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失去了所有。

9月份曾创造了四万亿市值的腾讯,股价已下跌30%,蒸发掉一万亿的市值。9月15日,腾讯旗下全球最赚钱手游《王者荣耀》正式接入公安部权威数据平台,通过实名帐号校验,系统将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而腾讯新的游戏将受国家限制游戏发展的政策—总量调控、控制新增、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等影响,而无法再重现过去的辉煌。游戏收入曾占整个腾讯收入版块的40%,将影响腾讯整体的收入增长甚至带来持续下滑。京东、滴滴等众多腾讯一度投资的佼佼者如今也各陷入增长乏力甚至未来下滑的通道,纵观左右,谁还能扛起腾讯未来持续增长的大旗?

有评论腾讯云计算起步早发力晚,中国市场份额已落后于阿里云,而且甚至与刚刚发力的华为也差距明显。2017年对于中国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统计中,华为凭借103.63亿欧元的研发投入资金稳居第一,阿里巴巴还不到华为的四分之一,华为比阿里巴巴、联想、腾讯和百度四家加起来还要多。

我最近五年经常被问到:华为跟腾讯和阿里相比谁优秀?十年前我经常被问到:华为与联想相比谁优秀?当没有产品线的重叠,不在一个跑道上竞争时,这类对比问题很难被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寻求持续快速增长的路上,优秀企业迟早会面临部分遭遇战。优劣之分就会比较明显。

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可获得的是规模化、内生性而不是依靠投资产生的外生性的创新带动收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没有市值的泡沫,却可以在不确定的未来中获得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从而令企业获得稳定的持续发展。

CEO是技术大拿或营销专家,企业里聚集了为数不少的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人才,这些并不是企业能取得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缺少了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企业输在一个小齿轮咬合失效而比比皆是,因为CEO这样的领头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也不在少数了。

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是: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摘自《圣经》箴言16:18)人们看到的是某位名人突然跌倒、企业突然失败的现象,但危机早在这之前已产生。正视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性,建设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对抗风险才是取胜之道。

欢迎在京东、当当上订购《华为研发》第3版,学习华为创业及研发成功经验。

作者:张利华,《华为研发》作者,北京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资深专家,清华大学产业创新组顾问;研发管理 产品创新 薪酬股权激励 业绩提升咨询专家:zhanglihua96@163.com。目前从事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培训及咨询业务,十年帮助上百家中国企业完善管理、快速发展,实现创新与研发的驱动发展,致力于培养更多像华为一样优秀的企业。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立者,研发与创新管理咨询专家,清华大学产业创新顾问。

2016年张利华在哈佛大学、硅谷及五所美国商学院等美国十个城市演讲中国式创新受到好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创业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