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虽好但效果差
共享停车已经诞生许久,可是却一年比一年哑火,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协调难,共享停车平台与小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安全问题。
共享停车位具有社区属性,外来车辆频繁进出小区容易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存在扰民现象,因此很多小区是反对共享停车业务进入的;另一个是安全问题,外来车辆进入后一旦发生纠纷,平台与小区之间责任人难以有效鉴别,这无疑加大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目前共享停车APP普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在使用体验上感觉很差。最突出的问题是找不到具体位置,停车位面积比较小,若是没有十分精准的定位技术,实际上很难找寻到目标车位。
有许多用户反映使用APP寻找停车位转了好几圈也找不到,只能通过停车管理员的协助才能停车,非常浪费时间。因此共享停车平台必须有快速精准的定位导航,并且还需要考虑有些地下车库信号差的问题。
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产品不同,共享停车解决了民生问题,是个切实的需求,因此政府也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并多次推出法律条文鼓励引导共享停车位的发展。
2017年7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对共享停车位做出了讨论:本市鼓励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机动车停车场向社会开放。鼓励居住区在满足本居住区居民停车需要的情况下,将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虽然步履维艰,但是能够得到政府的正面支持的确利好行业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之前包括共享单车等一系列共享产品正是因为触犯了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而遭到多方压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速途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