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高通指控苹果窃取商业机密,改善英特尔芯片性能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4:16:4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高通公司希望法院修改现有的对苹果公司的指控,指责苹果窃取其芯片机密以改善英特尔芯片性能。 图/Pixabay 据高通公司昨日提交给加州最高法院的文件显示,高通指控苹果窃取其大量机密信息和商业机密,以
高通公司希望法院修改现有的对苹果公司的指控,指责苹果窃取其芯片机密以改善英特尔芯片性能。
高通指控苹果窃取商业机密,改善英特尔芯片性能 图/Pixabay

据高通公司昨日提交给加州最高法院的文件显示,高通指控苹果窃取其大量机密信息和商业机密,以提高对手英特尔公司的芯片性能。这项新指控是高通此前提起的另一项诉讼的一部分。

去年11月,高通曾起诉苹果违反了软件许可协议,致使竞争对手英特尔在制造宽带调制解调器上获益。按照此前签订的协议,苹果公司必须允许高通公司定期核实其与苹果共享的源代码软件和工具得到了适当的保护。 但高通称,苹果公司阻止其审计苹果对其源代码的使用,所以对苹果公司提起了诉讼。

高通公司的总法律顾问Donald Rosenberg表示,“非法使用高通宝贵的商业机密,并试图帮助竞争对手赶上,对我们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绝不能让他们继续下去。”

高通表示,因为已有的诉讼,它得以发现苹果公司不断向英特尔工程师提供源代码和其他机密,来提高英特尔芯片性能的证据。消息人士表示,证据不仅包括电邮通信,还包括苹果公司的源代码开发历史和基于英特尔的手机中使用的代码。

事实上,苹果和高通近两年来纷争不断,由于苹果认为高通收取过高的芯片专利使用费,不愿向高通支付版权费,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都陷入了直接或间接的诉讼大战。

去年1月,苹果起诉高通,指控高通收取过高的芯片专利使用费,并拒绝归还承诺退回的10亿美元专利使用费。4月,高通宣布已接到苹果的通知,暂停向其支付2017年第一季度的iPhone专利费。

5月,高通将苹果的四大代工厂商富士康、和硕(Pegatron)、纬创(Wistron)和仁宝(Compal)告上法庭,称这四家代工厂商在苹果的怂恿下,拒绝支付专利授权费。

6月,苹果又指控高通智能手机芯片授权协议无效。7月,高通起诉苹果,称苹果侵犯其数项专利技术,主要与提高移动设备电池续航时间相关。11月,高通起诉苹果违反了软件许可协议,致使竞争对手英特尔在制造宽带调制解调器上获益。

不过,据CNBC报道,Rosenberg表示,这起案件是独立的,无论两家公司的版税纠纷结果如何,都会提出这份指控。

拥抱英特尔抛弃高通的苹果

市场上的智能手机五花八门,但除了苹果三星华为等自己做芯片的公司,全球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都使用着高通的芯片。高通为手机厂商们提供了一个整合方案,这其中包括了和图形处理有关的 GPU 部分,和拍摄有关的 ISP 部分,还有和网络通信有关的 Modem 基带部分。

而苹果自研的A系列处理器并不集成基带的部分,因此苹果只能使用外部供应商的基带芯片,这在2011-2015年都有高通来提供,苹果需要缴纳相应专利费。

2016年起,苹果开始在iPhone 7中使用来自英特尔的通信基带,且这一比例在逐渐提高。由于与高通的专利战还没结束,在刚发布的三款新品上,苹果已经彻底弃用了高通的Modem基带。

事实上,英特尔的基带性能并不如高通的基带。根据测试机构Cellular Insights给出的结果,同样的一款iPhone X,配备高通的X16 LTE基带的版本通信性能稍好于配备英特尔的XMM 7480基带的版本。
按照硬件规格来看,高通的X16基带芯片是支持4×4 MIMO、四路载波聚合等技术的,可在新iPhone X中,这些功能都遭到了禁用,Cellular Insights猜测是因为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不支持,所以苹果选择一视同仁。 按照硬件规格来看,高通的X16基带芯片是支持4×4 MIMO、四路载波聚合等技术的,可在新iPhone X中,这些功能都遭到了禁用,Cellular Insights猜测是因为英特尔的基带芯片不支持,所以苹果选择一视同仁。

苹果弃用高通是因为其出了名的专利授权费。除了苹果去年初向高通的起诉外,早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中国、韩国和欧盟三个地区都相继对高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和罚款,仅在中国一地,高通就不得不支付近60亿人民币的罚款。2016年6月,高通起诉魅族并称它并未支付其通信专利授权费,而魅族则回应称高通收取的是垄断性、不合理的费率。两者在2016年年底才达成和解,直到2017年的魅蓝Note 6开始,魅族才得以在全线设备中开始使用高通的芯片。

对高通和苹果而言,两者的专利战说到底还是价格没谈拢,而有了英特尔甚至是未来苹果自研的基带支持,苹果和高通叫板的底气更足了。(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