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卖身、靠币融资传闻四起,ofo辟谣忙-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4:15:5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继辟谣“卖身滴滴”、“人去楼空”传言后,ofo再次回应传闻:“ofo利用数字货币GSE进行融资消息不实,双方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近期被质疑资金链断裂的ofo,风波不断。继辟谣“卖身滴滴”、“人去

继辟谣“卖身滴滴”、“人去楼空”传言后,ofo再次回应传闻:“ofo利用数字货币GSE进行融资消息不实,双方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

近期被质疑资金链断裂的ofo,风波不断。

继辟谣“卖身滴滴”、“人去楼空”传言后,ofo再次回应传闻:“ofo利用数字货币GSE进行融资消息不实,双方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ofo的回应并没有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反而引起了网友的“怒火”。有网友控诉称,“凭什么误导我们买年卡”,用这种手段是在透支用户的信任。

ofo否认利用GSE币融资

9月25日,ofo小黄车官方微博发布针对“ofo利用GSE进行融资”不实报道的声明。ofo方面表示,个别媒体昨日晚间发布题为《ofo与GSE关系之谜:传ofo利用后者为自己融资》的不实报道。

对此,ofo方面郑重声明,以上报道内容严重失实。ofo和GSE之间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完全不存在“ofo利用GSE进行新一轮融资”。

对此,ofo方面郑重声明,以上报道内容严重失实。ofo和GSE之间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完全不存在“ofo利用GSE进行新一轮融资”。

ofo指出,文中“ofo这轮募资就是骗钱,因为ofo没钱了”等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且是对ofo品牌和商誉的恶意诋毁。 对此,ofo方面郑重声明,以上报道内容严重失实。ofo和GSE之间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完全不存在“ofo利用GSE进行新一轮融资”。

9月24日,有消息人士对区块链自媒体Bianews透露,ofo已于7月份利用数字货币GSE为自己进行了一轮融资。该消息人士称,GSE此次募资事宜是ofo官方人员找到他们。他所在的TokenFund(泛指“数字资产投资基金”)认购了约600ETH的份额,部分员工也以个人名义参与了项目募资。

该消息人士还表示,双方接触期间很少提及GSE,大多以“小黄车的币”代称,并预计GSE此轮募资总额可能在10000ETH级别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GSENetwork于2018年年初在新加坡注册成立,致力于为共享经济量身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使消费者、供应端以及各类生态参与者共享经济网络成长价值。

GSE官网显示,ofo是GSENetwork的战略合作伙伴。在GSE官网的团队成员中,有多位来自ofo的老员工。

退押金窗口设置“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ofo的回应并没有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

记者发现,多位网友在ofo小黄车官方微博针对“ofo利用GSE进行融资”不实报道的声明下留言控诉ofo,称其“误导消费”“透支用户的信任”。

网友“是Unico的西风”表示,扣留押金,把押金不经消费者同意私自变成年卡,以繁复手段阻止余额退款,无耻至极! 对此,ofo方面郑重声明,以上报道内容严重失实。ofo和GSE之间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完全不存在“ofo利用GSE进行新一轮融资”。

网友“1fuNNN”表示,赶快声明一下坑用户的钱吧。凭什么误导我们被迫买年卡?

网友“spirit雯雯”表示,显示免押金,但是用APP确实是看到过我有缴纳199元的押金,然而没有地方退押金。

网友“spirit雯雯”表示,显示免押金,但是用APP确实是看到过我有缴纳199元的押金,然而没有地方退押金。

《国际金融报》记者尝试通过ofo共享单车APP退押金,发现退押金入口较为隐蔽。(下图标红的按钮为退押金的按钮)

《国际金融报》记者尝试通过ofo共享单车APP退押金,发现退押金入口较为隐蔽。(下图标红的按钮为退押金的按钮)

不少网友也遭遇了同样的困扰。网友“JarvanQ”表示,支付宝里面交的押金,进去显示免押金。下了APP要不是看见有人评论,我哪可能知道退押金入口在这里?进去后,退押金还是灰色字体,小到无法察觉。

不少网友也遭遇了同样的困扰。网友“JarvanQ”表示,支付宝里面交的押金,进去显示免押金。下了APP要不是看见有人评论,我哪可能知道退押金入口在这里?进去后,退押金还是灰色字体,小到无法察觉。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操作退押金时发现,确实和网友描述的一样,退押金按钮是灰色字体,点击退押金后需要操作4次。并且,这个过程极易误点击,造成领取相关福利导致退押金失败。因为退押金字体是灰色,而领取福利则是标黄显示,而按钮设置在人们习惯点击确认的右侧。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操作退押金时发现,确实和网友描述的一样,退押金按钮是灰色字体,点击退押金后需要操作4次。并且,这个过程极易误点击,造成领取相关福利导致退押金失败。因为退押金字体是灰色,而领取福利则是标黄显示,而按钮设置在人们习惯点击确认的右侧。 对此,ofo方面郑重声明,以上报道内容严重失实。ofo和GSE之间仅为市场合作伙伴关系,完全不存在“ofo利用GSE进行新一轮融资”。

其实,本月初就有多位用户向媒体反应,ofo误导消费,自己被迫购买年卡,想退退不了。目前,从网友的回复来看,本想退押金而不小心被购年卡的用户不少,用户的退款要求也还没有解决。

有律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倘若用户确实能证明是非主观意愿消费,可以向平台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或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寻求帮助,ofo方面应尽到提示、说明的义务,用户也需提高自己的眼力防止误点击。

现金流困扰引发连锁反应

实际上,近期ofo因资金问题引发了裁员、“贱卖”等系列风波,ofo也被持续“唱衰”。

虽然ofo方面对外一直否认,但是其卖身的消息还是不断涌现。8月3日,凤凰科技报道,ofo涉及的收购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与此前传闻不同的是,这次是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另外承担ofo 2亿美元的债务。而界面新闻得到的消息是,ofo卖身为真,但买手名单中并没有蚂蚁金服。

对此,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发朋友圈称:“假新闻”。于信表示:官方声明我都不想发,太假了,稍微动动脑子。此前ofo小黄车官方微博已经辟谣,称ofo和滴滴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的言论皆为不实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至今,包括两轮战略融资,ofo一共获得了12轮融资。IT桔子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3月,ofo估值为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

而如今ofo坏消息频出,在分析人士看来根本问题在于现金流吃紧。

今年3月,ofo共享单车CEO戴威通过资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全数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5月下旬,ofo还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

另一方面,ofo取消了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并开始全面从海外市场撤退。有消息指出,仅7月一个月内,ofo先后从澳大利亚德国,以及美国的部分城市退出。

最近,ofo小黄车北京总部“人去楼空”风波也闹得沸沸扬扬,矛头也直指裁员。不过,ofo方面辟谣称是租约到期。

无可辩解的是,ofo已卷入多起诉讼。浙江法院网上公开信息显示,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下称“百世物流”)将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起诉至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法院。开庭公告显示,此次百世物流起诉ofo的案由为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

此前,小黄车供应商上海凤凰将ofo告上法庭,称经双方核对,ofo有6815.11万元的货款尚未支付。上海凤凰除要求ofo支付货款,还要求ofo赔偿逾期违约损失186.52万元,及支付原告律师费、担保费,同时承担案件受理费、保全申请费等诉讼费用。

互联网分析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共享出行被视作又一流量入口,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团战”,美团“吃进”摩拜,阿里“扶持”哈罗,滴滴“复活”小蓝......四面楚歌的ofo独木难支,卖身几成定局,只是花落谁家,能否有个合理的身价尚待洽谈。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余继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