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高通在北京办了高通中国技术与合作峰会,拉来小米、OPPO、vivo、联想等中国手机圈半壁江山来聊5G、拜码头。
而在今天——中秋假期结束的第一天——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了5G网络峰会,拉来了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国电信)、华为、中兴、百度、腾讯、紫光展锐等来集体站台撑场。
中国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毕奇提出了几个5G时代的“焦虑”:为什么5G爆发得这么慢?我们该怎么拿5G赚钱?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涌则介绍了联通在不同领域的5G落地项目,其中就包括与英特尔合作搭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5G网络。
此外,华为在会上介绍了自己跟英特尔合作各类5G测试;百度宣布和英特尔成立5G联合实验室;腾讯介绍了自己的5G和“云游戏”;紫光展锐则介绍了自家在2019年推出5G芯片的计划等。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这个会都称为“英特尔亚洲网络峰会”,今年是首次峰会首次冠上5G的名称,对5G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会后,智东西还参与了对英特尔技术与系统架构及客户端事业部副总裁Asha Keddy;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网络平台事业部5G网络设施部门总经理林怡颜的媒体专访,在2、3、4G时代都不占优势的英特尔,究竟会怎么在5G时代翻盘呢?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说,中国移动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参与了5G方面的工作,包括顶层设计、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业推进和生态构建这五个方面。
他将中国移动的5G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们所处的2018年正好是三个阶段的分界点。
1)2015-2018年,这是移动的5G建设第一阶段,主要由政府领导开展技术试验工作,目前以每个城市建立7个5G站点的进度推进着,属于5G试验网阶段;
2)2018-2020年,这是5G的规模试验阶段,目前移动在上海、杭州、广州、苏州、武汉这5个城市都安排了至少100个站进行试验,属于更大规模的5G示范网建设;
3)2018-2020年,这是移动5G建设的第三个阶段,跟第二个阶段时间有重合,但有一个先后顺序。这个阶段属于5G外场测试和友好用户商用测试,这几乎是让5G普及的最后一关“验收”。
目前,中国移动有224个5G合作伙伴,范围主要涵盖物联网、车联网、人公知恩感、能源、机器人/无人机、以及其他行业。
而依托国家发改委项目,中国移动还将在明年在12个城市里开展9大类5G应用示范,包括:
1)5G移动远程医疗
2)5G云端机器人
3)5G智慧交通和自动驾驶系统、5G无人机
4)5G智慧校园
5)5G智慧工厂
6)5G智慧电网
7)5G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
8)5G下的高性能4K直播、5G视频融合
9)5G高清云游戏
在4G来临之前,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8K超清视频应该如何传输跟应用,而如今到了5G时代,8K开始能够逐步得到应用。
在车联网方面,中国移动和其他二十几个单位一起在无锡打造了车联网城市级示范区,建设了240个交通路口,覆盖约170平方公里,效果非常不错,听说得到了不少高层领导的认可。
总的来说,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的这场演讲非常“掏心窝子”,详细地将中国移动在5G落地几大行业的底牌都亮了个遍,跟报家底儿差不多。
跟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期待5G到来不同,中国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毕奇今天上来给5G破了几盆冷水——冷静的水。
他先是给出了5G的几个目标性能,也就是5G时代来临之后我们能得到什么:
从图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参数上5G比4G在诸多方面都有超过10倍的提高,在流量密度、能效方面甚至有100倍的提高。光看数据我们会觉得很振奋人心,然而这里面却藏着不少门道。
比如,我们定下的5G的峰值速率是20Gbps,这是4G网络的20倍,非常快对吧?但是速率跟所投入的频率跟频宽有关,目前国内计划分给每个运营商给100M的频宽,这个频谱宽度不够,所以我们并达不到20Gbps的速率。
再比如,我们在5G的能效目标是4G的100倍,但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们5G用上了大规模MIMO技术,通讯基站能耗一下就上去了,怎么解决?5G手机每BT传输功率大概减少3-5倍,离100倍还很远。
达到5G的难题是一方面,这里不少是技术问题。然而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却更触及核心——5G的赚钱问题。
毕奇说,中国电信到旗下的各个省电信公司做了很多调查,发展省公司对于5G发展有非常大的热情,但是同时也有很大的忧虑,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还不知道5G该怎么赚钱。
对于这个问题,毕奇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发展垂直行业,“我们认为发展垂直行业是5G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
如今,全球运营商的增长都“徘徊不前”,而与之相比,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增长却急速爆发,这中间主要是一个思路差异。
过去从1G到4G,运营商认为自己传输的都是比特(数据),以“运货”为目的,技术发展的方向都是大带宽、高流量、统一服务,这使得运营商的成本大大降低,却也离用户越来越远了。
因此,5G时代的运营商要改变思路,现在我们传输的不仅仅是比特了,更是信息。运营商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引入大数据、AI、个性化服务。
毕奇说,“个性化服务是今后5G成功的一把钥匙,如果不做个性化服务,那5G发展就会碰到比较大的瓶颈。而发展垂直行业,实际上就是个性化服务的过程。”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涌、中国联通冬奥会办公室副主任兼市场部副总经理杜永红分别介绍了联通在5G时代的几大落地应用,以及双方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5G项目合作。
S是Safe,安全,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组织安全等等;
M是Multi media,多媒体,涵盖了视频直播、信息传输、信息应用系统等多媒体内容开发和服务;
A是AI,人工智能,通过AI进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位置识别等等应用,目前奥运会已经开始逐步接入“刷脸进场”等AI技术了;
R是Reduction,绿色可循环,节能减排、资源协同、以及设施设备赛后再利用;
T是Technology,技术,在这SMART五大目标的背后,需要大量技术的支持,其中就少不了5G、AI、AR/VR等等。
目前,英特尔已经和中国联通开展了首个体育场馆的5G实验,其他冬奥会的5G建设也在推进当中。我国对于5G大规模商用的预期时间是2020年,所以到了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我们应该能看上一场非常“5G”的冬奥会。
今天毕竟是英特尔组局的主场,除了三大运营商之外,英特尔也分享了一下自己在5G方面的进展。
1、打造全新5G NR调制解调器。去年11月,英特尔推出了自家的首个支持5G新空口的多模、全频段商用调制解调器XMM 8060,预计2019年中期用于客户设备;
2、网络转型,提高5G网络拓展能力,推动5G网络边缘智能化。今年6月,英特尔发布了网络设置的参考设计,希望加速通信服务商5G的商业化进程。
3、推动数据中心、云的人工智能化。今年2月,英特尔推出了至强D-2100处理器,将智能拓展到边缘应用。
不过,在2、3、4G时代,运营商、电信设备商、手机芯片商往往都更具备优势,英特尔的“存在感”并没有那么强烈。那么5G时代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英特尔的优势有是什么呢?
在会后的采访中,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网络平台事业部5G网络设施部门总经理林怡颜和英特尔技术与系统架构及客户端事业部副总裁Asha Keddy这样回答智东西;
她们认为,5G不像4G或者3G,不仅仅是单纯的语音、数据传输,而是一个连接了几十亿台不同设备的、一个全智能的网络。
5G的不仅仅是连接,更重要的是计算,这个计算的范围覆盖包括基带芯片、网络、基站、云、服务器等等,而英特尔在这众多领域中都有着多年的积累,是计算行业的领导者。
因此她们认为,英特尔在5G领域的优势是其大而全的布局,能够覆盖5G产业链从云到端的不同设备与技术,这是其他厂商极少能够做到的。
在这场5G网络峰会上,三大运营商有人亮家底、有人谈赚钱、还有人聊落地案例。总的来说,大家谈论的话题已经离产业落地越来越近、也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了。
不过,我们也从中看到了5G行业的不少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谁都不知道5G的哪个行业最先爆发、最赚钱,所以大家都在“广撒网”式地不停尝试。
综合各家释放的消息来看,2019年将会是关键的一年,也是这段冲刺赛的第一个终点。对于众多玩家而言,如果没有赶上这波5G浪潮,那么所面临的将不只是落后,而是淘汰。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帐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东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