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最近几年最火的科技前沿,谷歌的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最顶尖的围棋选手,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超市和各种自动化设备越来越靠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亚马逊的智能音箱受到了欢迎,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也已经卖出去了超过500万台,智能家居让生活更加便捷。
正如很多科技领域一样,中国已经在人工智能产业获得了巨大的进展,按照科技部的规划,到了几年以后,中国的人工智能应该站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上。于是,国内的主要科技公司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动人工智能研发与落地。
我们看到,中国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都抱以厚望,实力也很强。数据显示,全世界43%的人工智能学术论文是华人撰写的,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当强,而且,中国几家主要的科技公司最近几年都获得了快速成长,资金雄厚,加上中国制造业正处在升级改造的关键时刻,社会需求也非常旺盛,政策环境更是处在积极状态,人工智能大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何看待百度与阿里的AI对决?
业内比较认可的是百度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军企业,百度作为一家搜索业务起步的公司,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也拥有相当的积累,所以,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已经将全部身家都压在了人工智能上,无人驾驶汽车率先启动。另外一家互联网公司腾讯也利用自身社交的优势在人脸识别以及图形智能处理方面进展不小。
对于百度和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我提出三个角度,并不是定性谁更强,但值得思考。
第一,核心产品。智能音箱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非常重要的产品,天猫精灵一年实现突破500万台,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百度的渡鸦折戟,小度在模仿天猫精灵的运营。
第二,技术方向。百度自动驾驶起步很早,沿着传统的道路;阿里巴巴起步完成单车智能本身的验证和实践后,走向车路协同的方向。从国家智能万联车规划来看,智能(自动驾驶)只是一条技术路径,网联(车路协同等)是另外一条重要技术路径,阿里同时推进。
第三,商业生态。前百度人工智能灵魂人物陆奇曾在接受《连线》采访时候对比微软和亚马逊的人工智能,在业内引起广泛影响。他的核心观点是,微软的技术更多在实验室,亚马逊快速落地到服务场景和商业生态当中。所以百度选择快速落地的产品,和打造自己的生态;阿里的不同在于,拥有完整的商业生态,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重要的练兵场。
场景需求、超强投入和生态协同,让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认真分析,其实不难发现,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并非意外,而是有自身的合理逻辑。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人工智能之所以获得了这样突飞猛进的成果,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应用场景的需求拉动、超强的资本和人才投入以及战略坚持和生态协同。
首先,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并非是为了人工智能而进行人工智能,完全是自身业务场景有强需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阿里巴巴自身解决问题,这是其他很多同类厂商无法比拟的。
阿里巴巴的自身业务众多,几乎横跨商业、金融、娱乐等方方面面,这些业务很多都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能力来提升效率或者改进消费体验,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在内部就有“用武之地”,这也就获得了内部进行试用且完善的好场景。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在很多公司只是为了发展技术然后将技术输出,而在阿里巴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每年数万亿的交易量都需要进行仓储配送,自动驾驶和智能运输都必不可少,在需求的推动下,新技术很容易得到针对性的改进,水平快速提升是必然。
其次,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非常“烧钱”的事业,只有不计成本的高投入才能有连续的产出,也需要高额人力资本的投入才能保证有一流的科学家队伍。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年利润达数百亿,最近几年就要做科技领域投入千亿的规模,这成为了其人工智能快速进步的基础。阿里巴巴也有令整个社会羡慕的一流世界级科学家队伍,每一位都是业内大牛,加上公司强大的企业文化和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后来居上。
最后,我们还得看到,阿里巴巴是一家战略驱动的公司,只要是认准的事情就会一推到底,阿里云的成功加证明了这种战略的强大动能。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阿里巴巴战略级别的重要项目,拥有整个阿里生态的强力协同,从未来酒店到菜鸟物流,甚至高德地图、支付宝等等都让整个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如虎添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