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红霞
在一些APP上挂号看病,竟然还需支付数百元的“服务费”。
众所周知,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知名的专家更是一号难求。而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众多号贩子哄抢号源,以此牟利。为打击号贩子,卫生部门近年出台“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改革等系列新政,患者可通过微信、自助挂号机、电话等多渠道,实名预约7天内号源。
但在挂号改革“新政”之下,仍存一号难求。据了解,除了求医者数量庞大之外,“与时俱进”的号贩子也转战到挂号移动终端抢号,各种挂号APP平台随之诞生,一边是患者下单预约挂号,一边是号贩子接单代挂,号贩子和平台基于互联网+炒号,平分暴利。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医院预约挂号APP的推出,是为患者提供便利,打击号贩子的,未曾想,却事与愿违,挂号APP成了号贩子们的“抢号利器”,而且转战网络后,对于号贩子的打击治理难度也随之加大。
号贩子哄抢大医院号源牟利,是个老话题。无论是在排队取号的线下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时代,他们都“如影随形”,不仅增加了购票的难度,也加大了购票成本,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
事实上,相关部门对在网络上散布这种违法信息的平台有过整治活动,曾在2016年,就因违法开展这种有偿的挂号服务,造成某些网站被依法关闭。
但很多号贩子们并没有偃旗息鼓、改邪归正,而是以所谓的“就医助理”之类的挂号APP为避风港,将“互联网+炒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号贩子之所以屡禁不绝,根本原因还在于医疗资源本身的稀缺,尤其是专家资源的奇货可居,根本适应不了患者求医治病的需求。正是这种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助长了号贩子的诞生和存续。
因此,想要摧毁号贩子们的温床,首先,需要满足民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需求,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尽力弥合医疗资源的供求缺口,加大医疗投入,纾解民众的看病难问题,这是治本之道。
其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让号贩子穿上“马甲”侵蚀挂号新政。卫生、监管等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迎头痛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倒号等损害患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一旦挖出“号贩子”,必须依法严惩。
最后,医疗机构要不断完善技术措施,加强“阵地”建设,把医院的官网挂号平台建好,不再让那些“代挂号APP”钻空子,使普通患者也能够通过网络预约挂上专家号。同时,作为第三方平台,一些挂号APP也不可以当甩手掌柜,而应建立起严密的审核、检测机制,将号贩子堵在平台之外。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Taste China.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