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无人机,居然不安全还引起恐慌?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3:43:4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无人机核心技术的进步,供应链的日益完善,再加上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的契机,使得无人机实现了从军用到民用方向的快速转变,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上半年国内无
近年来,随着中国无人机核心技术的进步,供应链的日益完善,再加上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的契机,使得无人机实现了从军用到民用方向的快速转变,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上半年国内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就已超过军用无人机,达到67亿元,同期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为54亿元,预计2018年,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能超过100亿元,并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目前,无人机不仅在农业领域、影视拍摄、物流配送、消防救援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无人机的超速发展,“打”的法规制定能力、安全管控能力等措手不及,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热衷于无人机的人就如同孩子看到新事物一般,只想体验,只想玩,并不会顾虑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黑飞”现象监管难度大 “黑飞”现象监管难度大

上个月五月天开演唱会,有的粉丝没有抢到票,但是又想近距离关注偶像,于是乎,无人机成了最佳选择,能够高清画质看到偶像,还能免费听歌,简直“完美”。

无人机“黑飞”现象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头两个月就发生多起无人机“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黑飞”、“扰航”很容易威胁相关群体的生命安全,引起民众恐慌,但这类事情却屡禁不止。

2015年,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无人机“黑飞”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审判过程十分曲折,毕竟由于无人机行业发展太快,导致监管、法规制定等跟不上,该类事件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参考,但该案件的审判结果开创了国内判例先河,也是一大进步。


在经济的发展下,许多无人机使用者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但安全意识不足,无人机技术门槛又低,使用者“不知不觉”就“黑飞”,当然也有人怀着侥幸的心理,“一言不合”就“黑飞。 在经济的发展下,许多无人机使用者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但安全意识不足,无人机技术门槛又低,使用者“不知不觉”就“黑飞”,当然也有人怀着侥幸的心理,“一言不合”就“黑飞。

一个巴掌拍不响,行业乱象从来都是好多个巴掌一起拍,有的企业控制成本,不设置电子围栏,还有卖家为利益破坏电子围栏,使得无法从源头实现对“黑飞”现象的控制。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无人机持有量在120万架以上,但拥有民航办法驾驶执照的仅有7000人左右,国内无人机黑飞现象亟待解决。

控制“黑飞”,我们需要努力

为控制“黑飞”现象,国家也开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等级管理规定》:我国境内最大起飞种类为250克及以上的民用无人机,拥有者必须按规定实名登记,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是登记系统管理单位,否则,其行为将被视为非法。


在飞行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飞行知识宣传,不能让无知和侥幸心理统治无人机使用者。企业也需要多方面配合有关机构,做到从根源上控制,而无人机使用者也需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能只为个人兴趣而不顾后果,当然无人机飞行空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扩大,减少因“没地可飞”而造成的“黑飞”事件。 在飞行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飞行知识宣传,不能让无知和侥幸心理统治无人机使用者。企业也需要多方面配合有关机构,做到从根源上控制,而无人机使用者也需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能只为个人兴趣而不顾后果,当然无人机飞行空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扩大,减少因“没地可飞”而造成的“黑飞”事件。

在无人机影响公共安全时,我们应该在事前或者事情发生时采取有效行动,及时处理,这就需要相关应对技术的支撑,国家和各企业应该重视反无人机技术。这也使得反无人机行业开始崭露头角,市场呈现增长态势。

无人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还催生了反无人机行业,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还是万幸中的不幸呢?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志清表示,中国正采取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的模式,对无人机运行实施全面管理,通过加强地方政府、军队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促进无人机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希望在国家社会各界的合力中,能够很好地控制“黑飞”现象,推动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毕竟无人机这小东西,不仅别致还很有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速途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