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沉寂”,只是与之前的流于形式、行业浮于表面不同,当下的公益在下沉,并借助互联网发展到了新的奇点。
就在近日,微博让环保的江湖又有了一丝波澜。
9月11日,微博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发起的“地球卫士青年奖中国区选拔赛”落幕,“老土”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无境深蓝潜水员海洋保护联盟、自然科普童话IP项目《安迪历险记》获奖。与此同时,微博还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至此,微博在创新环保公益项目上再下一城,毕竟联合国环境署的认可是相当有分量的。
我不禁要想问,为什么当下微博要大规模做环保,支持公益?对此,笔者觉得有几点值得说道说道。
到今年,微博已经成立九年,日活接近2个亿,早已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自然要去响应国家战略,这既是履行社交媒体平台该有的社会责任,更是切实支持公益的最佳方式。环保不是小事,需要长期投入,并不容易。具体落在此番与联合国合作支持地球卫士,无疑会为响应国家战略加分。
2、其次,做环保背后是更大的做公益的“野心”。中国的公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做公益,首先要唤醒公众的意识,而微博作为媒体属性在这一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在笔者看来,微博的最大的切实价值就是能有效帮助公益方、公益项目在微博上更高效、最大化的传播,提高公众参与。这也是最接地气的。
可以说,微博做环保、做公益具有全民性,可以成为连接器。微博能充分发挥社交媒体价值,把政府、公益组织、专业人士、企业、名人和公众连在一起,深度传播,形成全民环保的舆论场,是天然的最佳公益平台。因此,做环保,做公益自然需要与微博这样的平台来合作。
现实中,基于社交媒体优势,微博自创立之日起就已经涉足公益,并广泛地参与到全球多项公益活动传播中。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微博平台共产生公益类话题16688个,公益话题阅读总量达到654亿次。未来,微博将继续携手政府机构、公益机构、名人明星、专家学者、企业、媒体和爱心网友,打造更加丰富、专业、有趣的公益传播方案,值得期待。
3、最后,做环保看似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关系不密切,但却是塑造品牌影响力的绝佳方式。而且,如今正处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兴的互联网平台做环保,做公益已经成为趋势。
互联网的加入,打破了公众对环保参与难的固有认知,不仅让参与形式更容易、更有趣,而且开始从线上走到线下,打破了参与的壁垒。比如,微博连续发起了熊猫守护者、中国地球卫士青年奖等项目。
正如微博运营副总兼社会责任总监董文俊说过的,微博,乃至新浪公益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于门户时代的公益媒体的角色;第二个阶段是微博推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募捐平台;第三个阶段是微博作为公共舆情区,成为整个公益行业中的传播者和新型化的参与者;第四个阶段就是把公益变成趣味化产品的阶段。
现实中,互联网玩家们也正日益成为推动公益新模式的新生力量,比如上线公益频道,进行在线慈善拍卖等,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公益理念扩大至更深更广的范围。此番,微博也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力量让细分的公益之火燃的更高更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胡科技说。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