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北京挂牌成立互联网法院。据了解,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主要包括11类案件,受理范围包括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等。
不过,互联网金融类型案件并不包括P2P案件,也不受理P2P网贷产生的纠纷。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根据介绍,“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特指与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订立的借款合同,并不包含P2P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法院也不受理P2P借贷纠纷。”
对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分别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跨行政区划的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官网已经上线,可实现24小时“不打烊”完成案件全部诉讼环节。公开信息显示,该法院以“网上案件网上审理”为原则,当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实现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等全部或部分诉讼环节的网络化办理。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法院受理了原告的起诉,送达给被告,被告不接收怎么办?法官告诉记者,同样能通过技术手段既确保当事人对案件诉讼进展的知情权,也能够极大地提高送达效率。“当我们把相关的传票和相应的联系方式传递给当事人之后,其手机上会有一个强制的弹屏,这是跟联通和移动合作推出的一个产品,如果当事人不按确认,那么当事人的手机是没有办法操作的。”
据了解,广州互联网法院也将在本月实现挂牌。9月6日,为规范互联网法院诉讼活动,保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并自9月7日起施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