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Sep.5th,2018
北京时间8月18日,趣头条递交美国IPO申请,欲以“QTT”为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
我相信一部分人对于趣头条还是很陌生的,毕竟他们大都生活在一线城市,不了解以“下沉群体”为主要市场目标的产品也是十分正常的。然而,在三四五线城市或乡村,趣头条这款泛娱乐内容分发软件还是有很大知名度的。
丨趣头条,了解一下
一提到头条类APP,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今日头条。不错,趣头条和今日头条确实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内容分发模式都是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送;分发的内容包括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文章、视频等;盈利主要都是以阅读界面或信息推送过程中分发广告的方式实现。而两者的不同点,或者说是趣头条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从如下三方面体现:
1、创新模式体验
和今日头条不同的是,趣头条的产品理念是“让阅读更具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仅是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用户在使用软件的同时能够赚到钱。
在趣头条阅读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系统就会向客户赠送金币,这个机制会增加用户的阅读时长。据统计,趣头条用户的日均阅读时间为55.6分钟。用户通过邀请身边的朋友加入趣头条也可以获得金币,且邀请的朋友越活跃,邀请人的金币奖励越丰厚,这个模式让趣头条用户数量以裂变的方式呈几何式增长。除此之外,趣头条还有很多赚取金币的方式,但最重要的是,金币可以直接兑换成人民币,所以,对于用户来说,使用趣头条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2、主打泛娱乐信息推送
趣头条推送的信息主要是泛娱乐类型的,包括娱乐八卦、劲爆新闻、趣味视频、生活百科等,总之都是非常接地气的内容。我曾经在趣头条上尝试找一些深度评论类的文章,但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了,这很好地体现出趣头条对于内容的筛选标准是非常明确的。
至于趣头条为何要给自己的推送的内容作出如此的定位,我们还要结合它的第三大特点说。
3、目标用户为“下沉”人群
所谓“下沉”人群,主要是指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和一些退休老人等。“下沉”人群的特点主要有收入偏低、学历偏低、闲暇时间较多和社交圈深度大广度低等特点,而这一类人正是泛娱乐信息的最合适的受众。除此之外,“下沉人群”的时间成本偏低,因此他们对于类似“赚金币”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更加热衷,且这种趣味性的阅读模式,本身同泛娱乐的概念也是契合的。
丨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
趣头条其实同拼多多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说趣头条就是新闻资讯领域的拼多多,它们都是专攻五环外的非精英人群的产品。还记得拼多多上市的时候,我们都说消费降级为拼多多带来了增长红利,但如果以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无论是拼多多还是趣头条,可能都是消费升级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产物。
不得不说,2018年以来,一些相对负面的消息是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以悲观视角分析问题的习惯。趣头条和拼多多无疑对于提升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有着巨大的作用,很明显这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增长陷入瓶颈之后,国内整体消费驱动的第二引擎,这一引擎虽然单位消费水平较低,但量足够大,因此量变也会导致质变。
在国内经济增速疲软,国际经济局势紧张的今天,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已经倒了两架:贸易战接连升级,出口这架马车已经被特朗普拆得差不多了;而投资这架马车已经在过去数年被过度使用,边际效应已经很低,如果继续使用,则收效甚低。所以,现在我们只剩下消费这架马车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监管部门如此迫切地希望扩大内需的原因所在了。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城镇12745元、农村580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城镇增6.8%、农村增12.2%),实际增长6.7%(城镇增6.7%、农村增10.1%)。从增长空间上来看,“下沉”人群的空间要大于所谓的“精英”人群了。如上数据是人均的水平,考虑到消费对于经济总量的影响,我们必须承认“下沉”人群的基数要远大于“精英”人群。截至2017年底,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人口为10.27亿,一二线城市人口为3.63亿,前者是后者的2.83倍。而两者消费水平的差距远没有这么大,这就说明前者的消费基数要显著大于后者。综上,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还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且对于经济总量稳定性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在经济寒冬中,我们的消费水平能够通过二次升级给整体经济起到缓冲作用,则无疑极大程度降低硬着陆等系统风险爆发的可能。
然而,被悲观和消息氛围影响的舆论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一个观点,认为深耕欠发达地区市场就是消费的降级,是经济衰退的标志,这无疑是不够客观的。拼多多虽然上市以来股价表现较差,但目前的市值也还有230亿,估值水平仍旧不低;此时,趣头条同时递交IPO流程,且受到腾讯、阿里系等知名投资方的重视,这也许就是市场对于二次消费升级红利积极预期的一个表现。
-The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