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流量的时代即将过去。
昨天下午(9月3日),爱奇艺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告别唯流量时代,爱奇艺正式宣布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 。今日,已有一些“刷量”商家表示:目前无法再做爱奇艺的相关业务。
不久前上线的《天盛长歌》首播收视仅0.55,并持续下滑,网播量也不尽人意。然而,该剧豆瓣评分却达到7.7分,收视率、网播量与口碑严重背离。当时,《天盛长歌》的出品方在官方微博对此发布声明:“《天盛长歌》坚持一真到底,不论面对多么巨大的外部压力,将不以任何形式参与收视数据的买假造假、点击率效据的买假造假。”
除此之外,“刷量”也会直接影响到视频网站的内容分成和广告分成。十天前,国内首例“刷量”案宣判,由于被告飞益公司通过刷出9.5亿虚假数据获利135万,导致原告方爱奇艺平白支付给片方更多分成。最终,法院判定爱奇艺胜诉,公司获赔50万元。
整体来看,盲目“刷量”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爱奇艺作为三大视频网站之一,率先关闭显示播放量,正式宣布迷信网播量的时代成为过去时。而且,近几年电视台逐渐式微,在版权争夺上话语权大不如前,更多影视受众集中于互联网上。因此,爱奇艺此举将对整个影视行业造成冲击,数据泡沫引发的繁荣表象开始被剔除,中国影视行业将全面进入内容争霸时代。
刷量造成诸多行业弊病
中纪委、中宣部等严令打击数据造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数据时代到来。网络平台几乎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量化,成为广告投放的考量指标。在视频网站等平台上,“唯流量论”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声量渐高,并催生出“刷量”这一灰色产业链。
1、扰乱观众选择:通过网播量判断剧集是否受欢迎,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习惯。基于此,片方或者播出平台通常以网播量为宣传噱头,博取更多眼球。
2、骗取虚假分成:当前,各大视频网站对于部分自制内容会进行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有效播放量数据与片方按一定比例分账。若片方通过“刷量”做高数据,便可借此获取更多来自视频网站的分成收入。
3、加剧资方风险:同时,播放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片方下部戏的融资情况。片方通过“刷量”获取更多市场关注,以此吸引资本,但投资方却因数据造假而面临更大的亏损风险。
4、导致恶意竞争:“刷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集体“刷量”造成视频内容网播量无限上涨:据统计,《幻城》上线十分钟,点击量破6.5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单日网播量高达15亿,《楚乔传》总播放量超400亿……不断走高的网播量早已超出8亿网民的真实点击能力。全产业数据造假加剧平台恶性竞争,行业环境污浊不堪。
然而,“刷量”现象普遍存在,仅依靠行业自律很难杜绝此类行为,还需要监管介入,进行规范和引导。
实际上,监管对“刷量”现象早已频频出手。中央纪委、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多次下发通知,严令打击收视率、网播量造假,肃清行业环境。
从反作弊到关闭显示播放量
视频网站正在成为改变影视行业的关键力量
除了监管施压,视频网站自身也试图做出改变以突破行业现状。
以爱奇艺为例,2014年,爱奇艺便组建了100人的反作弊团队;2016年,爱奇艺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成为全球首家通过人工智能建立反作弊系统的视频平台;2018年,爱奇艺建立了完善的用户、终端、IP等多维黑名单库。
昨天下午,爱奇艺公开宣布不再显示前台播放量数据,正式告别唯流量时代。这一举动,除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也显示了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更为成熟。
以往,视频网站依赖广告收入,而播放量更高则更能吸引广告主的关注。而现在,视频网站逐渐走向产业链上游,营收模式趋于多元化,除了广告收入,付费会员、自制剧、自制综艺、艺人经纪等都成为视频网站营收的增长点。
目前,各大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腾讯视频的《创造101》《双世宠妃》、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河神》、优酷的《火星情报局》《白夜追凶》等,在播出之后不仅播放量高走,口碑也有着相对不错的表现。其中《白夜追凶》《河神》的版权还被Netflix买下,向全球大面积输出。
另外,在《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养成系综艺播出后,视频网站的艺人经纪业务也得到拓展。
爱奇艺2018Q2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爱奇艺会员规模达6710万,同比增长75%。报告期内,爱奇艺的会员服务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66%;在线广告服务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45%。付费会员收入几乎与广告收入持平,且保持着更高的增长率,前者成为平台营收支柱已然在望。
此外,腾讯中报显示,视频服务订购用户数达7400万,同比增121%;一季报中,腾讯视频披露其会员收入同比增长 85%。
爱奇艺、腾讯视频的会员规模都在扩大,盈利模式逐渐向Netflix靠近。Netflix通过在全球购买优质视频内容,以相对低廉的会员费用吸引用户。平台所覆盖的视频内容在播放全程中并无广告投放。目前,Netflix在全球拥有1.25亿付费会员,平台营收几乎全部依赖会员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网站会员数量的增长,主要是受平台优质内容的吸引,而非视频本身网播量的多寡。由于会员有权利不再接收平台的广告投放,会员收入的增长将直接压缩广告收入的比例,平台对广告的依赖减弱,网播量对视频网站的意义也将随之淡化。同时,这也将倒逼片方更加注重影视作品的品质。
市场从盲目追捧到归于冷静
推动影视行业全面进入内容争霸时代
纵观互联网进军影视行业的发展过程,起初,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平台不懂影视,视频网站只是电视台的网络播放器。
2014年,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预言:“电影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当时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后来却被验证。
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观剧习惯,视频网站凭借更丰富的内容以及更灵活的观看时间,逐渐成为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首选平台。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6.09亿。
同时,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抬头。尽管一开始,网剧普遍有着LOW、劣质、低俗的标签,但后来资本逐渐流入,人才汇聚于此,自制内容走向精品化,并轮番掀起观看热潮。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对视频网站的流量带动力盲目推崇,进而催生“刷量”产业链,不断做大数据,释放泡沫。
如今,市场逐渐归于冷静。爱奇艺率先宣布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倒逼其他互联网平台淡化播放量价值,共同剔除行业乱象。同时,电视台逐渐式微,爱奇艺此举也将影响到整个影视行业,带动业内集体抵制肆意“刷量”行为,拒绝盲目迷信播放量、收视率,推动影视作品回归“内容为王”。
至此,视频网站从“门外汉”成长为影视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才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与影视的融合,影视行业也将在此推动下,正式迈向内容争霸的时代。
泡沫褪去,才看得清真本事,浪潮过去,才看得清谁在裸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镜像娱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