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快速膨胀的滴滴前景模糊-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3:03:2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乐清命案发生后,滴滴再次深陷舆论暴风眼。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处罚,会影响到滴滴未来的IPO。而如果引发大规模诉讼或业务受限,滴滴未来的估值将会下降。CNSPHOTO提供本报记者 祖 爽
乐清命案发生后,滴滴再次深陷舆论暴风眼。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处罚,会影响到滴滴未来的IPO。而如果引发大规模诉讼或业务受限,滴滴未来的估值将会下降。CNSPHOTO提供 乐清命案发生后,滴滴再次深陷舆论暴风眼。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处罚,会影响到滴滴未来的IPO。而如果引发大规模诉讼或业务受限,滴滴未来的估值将会下降。CNSPHOTO提供

本报记者 祖 爽

三个多月内发生两起血案,滴滴顺风车再次被敲响血的警钟。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一名女乘客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不幸遇难,这距离今年5月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难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

在一轮又一轮整改的背后,滴滴内部管理依旧低效无力、问题百出,监管部门和公众给予滴滴的耐心也逐渐被消耗殆尽,这家估值达5000多亿元的独角兽企业的前景变得越来越模糊。

“带血”的顺风车

滴滴事件的持续发酵波及到了其他企业的顺风车业务。

滴滴再次深陷舆论暴风眼。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一名女乘客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钟某强奸杀害,年仅20岁。

这已经是滴滴顺风车三个多月内发生的第二起命案了。5月6日,一位空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时遇害。当时,滴滴回应称,已就此事成立专项工作组,密切配合警方开展侦查工作,并向乘客家人及公众道歉,表示将全面彻查各项业务。

滴滴整改顺风车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血的警钟却再次被敲响。乐清命案发生后,滴滴公布了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 自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针对上述恶性事件,多地交通运输部联合相关部门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加快推进合规化进程,严守安全底线,切实落实承运人安全稳定管理主体责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整改情况。

滴滴事件的持续发酵也波及到了其他企业的顺风车业务。8月26日,高德方面表示,出于安全考虑,高德地图已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目前照常,而此前受空姐顺风车事件影响,嘀嗒出行主动下线了具有社交功能的“结伴频道”。

资本助推下加速成长

被称为“踩着监管红线成长起来”的滴滴却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一刻不停地加速膨胀。

实际上,在上轮顺风车整改中,滴滴增加了针对车主的审核和社交化功能。但据媒体报道,滴滴顺风车近期“又重新将乘客个人信息从默认隐藏改成了默认公开”。滴滴此前推出的多项安全措施,包括上线新版紧急求助功能、上线人车不符评价机制、顺风车提供“护航模式”(乘客开启该模式后可自动分享轨迹给紧急联系人,平台实时关注行程轨迹并在异常时介入)等是否真正落实也仍要画上一个问号。

除此之外,滴滴在车辆管理和审核上的漏洞依然不小。在乐清命案发生后,滴滴方面表示,根据其早先的注册核实,钟某此前的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的审核,在接单前通过了平台的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钟某线下临时伪造。而在郑州空姐事件中,滴滴当时曾发布声明表示,嫌疑人系违规借用其父的顺风车账号接单。

被称为“踩着监管红线成长起来”的滴滴曾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问责,但从“带血的顺风车”恶性事件来看却收效甚微。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管理漏洞频出、踩红线屡禁不止的滴滴却在一刻不停地加速膨胀。据公开信息,滴滴成立五年来已融资17轮,融资总额达200亿美元。今年3月19日,滴滴获批了额度为100亿元人民币的供应链金融ABS融资。在获得ABS的融资后,租赁公司不用等到司机按月交租后采购下一批新车,滴滴便可提前获得运力的扩张。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滴滴管理问题频出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发展速度太快,而管理却跟不上、业务基础不扎实。经济学家宋清辉也表示,滴滴呈现出在竞争中一家独大的垄断特征,从而导致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与此同时,滴滴公司的管理却没有及时跟上,过度关注价格竞争、忽视乘客出行体验、店大欺客等现象客观存在。

上市前景不明朗

业内人士表示,在乐清命案之后,如果引发大规模诉讼或业务受限,滴滴未来的估值将会下降。

在乐清命案发生之后,滴滴的上市前景再次变得扑朔迷离。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独角兽指数,蚂蚁金服以4000亿元以上的估值位列第一,滴滴出行以3000亿元以上的估值与小米并列第二。在上述三个独角兽企业中,只有滴滴尚未明确上市进程。

但据了解,滴滴也曾为上市做过准备。8月6日,滴滴宣布,公司旗下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公司,同时将对小桔车服公司投资10亿美元。业内人士称,滴滴分拆其汽车服务平台业务就是为滴滴的上市计划做准备。此前,滴滴宣布与在线旅行及周边服务平台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了来自Booking Holdings的5亿美元战略投资。通过此次合作,Booking Holdings 旗下的APP将为用户提供滴滴叫车服务接口。

业内人士认为,滴滴车服的分拆是在为其IPO计划做准备,将亏损业务和与主营业务相关度较弱的业务进行剥离。数据显示,滴滴至今未曾有经营性盈利,滴滴出行2017年GMV(交易总额)达到250亿—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亿—4亿美元;今年3月初,滴滴预计今年的主营业务将实现盈利,净利润有希望接近10亿美元。不过,该数据并未得到滴滴方面的官方证实。沈萌表示,滴滴此时分拆车服业务不排除是考虑先将子业务IPO,以减轻一定的资金压力。未来车服业务或许将先引入战略投资者然后再选择美国或中国香港地区的IPO。“因为滴滴的规模过于庞大,分拆上市或者分拆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上市会缓解自己IPO的压力。”沈萌表示。

虽然做了准备工作,但在互联网公司上市潮的背景下,滴滴的上市之路却仍不明朗。对此,沈萌表示,在乐清命案之后,如果政府部门介入调查处罚,会影响到滴滴未来的IPO。而如果引发大规模诉讼或业务受限,滴滴未来的估值将会下降。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