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玩味的是,此次发布会邀请函文案为“Gather round”,中文译为“又该团聚了”,并配以金色圆环图标。不少人猜测,“又该团聚了”意味着此次发布会将会发布一整套“全家桶”新品,而金色圆环代表Apple Park的主建筑,配图中使用的金色或成为苹果的新配色。
不过,网友的脑洞可不止于此。今日最佳莫过于苹果“撞脸”某品牌电磁炉。
此前有外媒爆出,苹果将针对中国用户推出双卡双待iPhone,而这也将成为苹果本次发布会最大的看点和悬念。
苹果新品先睹为快
据悉,苹果今年将推出三种屏幕尺寸的iPhone:分别为5.8英寸、6.1英寸和6.5英寸,三款手机将全部应用“刘海屏”。其中,6.1英寸iPhone采用LCD显示屏,配备单摄像头,5.8英寸和6.5英寸版新iPhone则采用OLED显示屏,配备双摄像头。由于6.1寸iPhone的成本较其它两款iPhone低,因此价格相对“便宜”,俗称“廉价版”iPhone。另外两款则被称为iPhone Xs和iPhone Xs Plus。
苹果去年推出的十周年纪念版iPhone X被称为“苹果史上最贵”,而2018年的旗舰产品iPhone X Plus预计价格会更高。国外网站Theapplehub预计,三款新iPhone预计售价分别899美元(5.8 英寸版比iPhone X便宜100美元)、699美元以及999美元。
除了发布三款新的iPhone外,Apple Watch 4、iPad Pro、MacBook Air以及一众跳票的配件也有望同时亮相,苹果也将借此机会更新“全家桶”。
此前据彭博社报道,即将发布的Apple Watch 4会拥有较高的屏占比,显示面积也会有显著提升,外形尺寸与旧款一致,大约比同尺寸 Apple Watch 3 增大 15% 的显示面积。
而本场发布会上唯一的老面孔,可能是2017年就公布的AirPower无线充电板——这是一款可以同时给 iPhone、Apple Watch 以及 AirPods 充电的产品,但由于各种原因跳票至今。
中国用户会买账吗
苹果宣布发布会信息后,新iPhone无疑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在微博上,#新一代iPhone#一度登上热搜榜第二名,截至目前,该话题阅读近5000万。据微博口碑热词显示,多数微博网友对苹果发布新品表示支持,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发布的双卡双待功能;超过一半的微博网友对苹果发布新品表示喜悦和期待。
此前,有国外调研机构Loup Ventures对530名iPhone用户进行调查,近半用户希望在明年升级。在今年新iPhone发布前,Loup Ventures一项新调查发现,48%的iPhone用户计划明年升级。相比之下,该调查在2017年6月进行时,这一比例为25%。
在计划购买iPhone的受访者中,42%的人说他们会购买2018年的iPhone,其中18%的人会选择iPhone X,19%的安卓手机用户称他们计划明年改用iPhone。
对于中国网友来说,苹果新机的售价依旧是其最关心的问题。苹果在去年推出十周年产品iPhone X,除了“齐刘海”外,最大的槽点就在昂贵的售价上了。不过,股神巴菲特却不这么认为。前几日,巴菲特在88岁生日访谈中表示:“苹果手机是特别棒的产品,如今数亿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它。巴菲特还认为,iPhone的定价太低了,它可以涨价。”
针对苹果今年即将推出的新iPhone,不少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然姐姐嘻嘻嘻:你尽管出新款,反正我买不起
@Wenny--:我觉得我的7p还能再战两年
@佛系女孩板板鱼:只求有双卡双待
@仙贝爱吃火锅:以后不能用“iPhone没有双卡双待来掩饰自己的贫穷了
能否助力苹果股价
今年8月1日,苹果发布2018财年第三季财报,苹果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达到532.6亿美元,利润同比增长32%,达到115.2亿美元。最重要的iPhone手机在全球销量突破4000万台,营收超过299亿美元,这个收入几乎占到了苹果的半壁山。对于该季度的出色表现,苹果CEO库克表示,“这是史上最佳的第三财季业绩,主要得益于iPhone、苹果服务、可穿戴设备继续的强劲销售。”
受财报利好消息影响,8月2日,苹果股价超204.83美元,市值突破1万亿大关,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公司。仅仅8月份,苹果市值就疯狂增长了约 1400亿美元,这相当于耐克(市值为1325亿美元)或IBM(市值为1347亿美元)的市值。目前,外界对于拼苹果的估计十分看好,认为它会继续涨下去的,毕竟主营业务支撑度足够强。
苹果将在第四财季发布新一代iPhoneX系列,iPhone X plus售价最高突破万元。从上面也看出来了,iPhone X即使卖的再贵依然会有大批的粉丝,新款iPhone X系列同时也是是市面上利润款最高的手机,三款新机能否助力苹果股价进一步走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紫金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