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财策君同事接到了一个来自基金公司的回访电话。
基金公司:
“您好,我是XX基金公司客服人员,看到您通过XX基金销售公司配置了本公司的XX基金,请问,您对我们的产品是否需要更多了解?或者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基金公司的服务真的是贴心细致,亲自用电话为客户一对一解惑。不过没想到,财策君同事下意识地回答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智能投顾帮我配的,我不用操这个心。”
这语态平和又透露着霸气的回复……
求基金公司客服姐姐的心理阴影面积……
哟哟哟,机器人配置可还行!是什么让你如此自信?为什么要让机器人替自己来做资产配置呢?
投资组合的可能性,是非常多的。把所有的钱都放在活期里,是一种投资组合;把所有的钱都投在股市里,是一种投资组合;把一半钱投资债券,一半钱放在股市,也是一种投资组合。
每个投资组合都有其对应的两个属性,一个是风险,一个是收益。它可能是一个稳健的,比如在某一年产生的年收益率约6%,也可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组合,比如在这一年它产生的年收益率约16%。
1952年马科维茨提出了资产配置理论,从学术上证明了,当所有代表着不同投资组合的点被放在一起时,会形成一个面(见下图)。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点都在一条线以下,没有点出现在这条线以上。而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个最有效的投资组合。
然而,自1952年直至1990年他获得诺贝尔奖,期间并没有人去计算这个东西。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有十类资产,比如股票、黄金、现金、债券等。在今天的市场状况下,你要把钱均匀的配置到这十个资产中,有多少种可能?如果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答案是10的36次方种。
同时,金融市场是实时变化的,下一秒跟这一秒就不一样,每小时都会有新的数据进入。所以,让一个人、一个顾问去计算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发展起来之前,资产配置这件事很难实现。
在今天,有了金融科技,即便是不够专业的人,也可以依靠智能投顾来实现如何自己风险偏好的最优投资组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策研习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