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提高平台违法成本 多方合力整治电商侵权-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2:53:0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报记者 王静宇近年来,随着网购广泛普及,中国电商市场快速成长。据艾瑞咨询统计,2017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9.6%。然而,伴随着市场体量的增大,接踵而来的仿冒名牌、制

本报记者 王静宇

近年来,随着网购广泛普及,中国电商市场快速成长。据艾瑞咨询统计,2017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9.6%。

然而,伴随着市场体量的增大,接踵而来的仿冒名牌、制假贩假、离谱低价等违法侵权行为越来越多,这不仅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挤压了合法经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给健康发展中的电商市场带来严重危害。

今年8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的通知》,要求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实施全链条打击。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各地下发通知,自8月起开展为期4个月的电子商务领域专项整治。

违法成本低是主因

现实生活中,从“傍名牌”的假冒伪劣商品到相关的虚假宣传,都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屡屡“中招”。据中消协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中,质量问题占24.6%,虚假宣传问题占8.9%,假冒问题占3.3%。

盗版的皮皮鲁、7.5元的奶粉、200元的冰箱、300元的电视……自国内电商平台拼多多今年7月26日在美股上市以来,假货、山寨的质疑声愈演愈烈,拼多多由此陷入到了一场舆论风暴之中,并被贴上“让中国打假倒退20年”的标签,最终引来了监管层的出手。

电商市场一片红火的背后,为何假货现象屡禁不止?制假贩假成本有多低?整治处罚成本有多高?制假售假如何根治?这些问题都亟待回答。

专业人士分析,假货多发于门槛低、用户多、利润高、成本低的产品,离谱低价、无底线促销是这类“山寨产品”最大的卖点。同时,海淘、代购等网购新方式也助长了假货的泛滥,微信朋友圈、抖音等逐渐成为假货流通渠道。

“×××智能手机只需188元”“×××电力高压锅38元”“×××智能语音按摩器18.8元”“×××蓝牙高清耳机售9.9元”......本报记者近日登录多个电商购物APP,被这些似曾相识的品牌名称“迷离”了双眼,APP主页充斥着与高端品牌等类似的宣传画面和图样,但具体参数等信息却不详,真是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消费者不满,平台头疼,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为何假货如此盛行?一名家电产业从业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售假的商家都是想着捞一笔就走,即便最后被罚款,前面也挣够了,一些商家甚至出事后直接跑路了事,找都找不到。在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贾路路看来,售假利润大、售假成本低、监管难度大、消费者知假买假、维权成本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电商平台假货的泛滥。

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电商平台上的售假成本很低,当售假行为被曝光,假冒商品基本已经卖完,罚款的钱可能也就跟违法所得差不多。

构建责任追究体系创新监管形成合力

根治电商平台售假,加强法律层面约束、提高制假售假违法成本是关键。

8月2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进行四审。已经通过三审的电子商务法草案新增了第三十七条规定,其中针对电商平台对平台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不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等情形,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其法律责任。该草案加大了对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侵权售假的处罚力度,拟对平台内经营者在交易价格或者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等行为,处以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消费者协会“强化社会共同责任,打击网络假冒伪劣”专题座谈会上,中消协强调,低价营销不能突破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拒绝售假两条底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虽各不相同,但低价不等于假冒和劣质,低价营销、网络促销不能以低价为诱饵,借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与此同时,中消协呼吁立法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义务和责任,强化在特定情形下的先行赔付责任,连带责任。细化平台审核管理、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管控。

“假货是以非法牟利为目的、违法制贩的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与他人知识产权。”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认为,目前,电商市场从业者整体法律意识还有待提升,对制假售假涉及的知识产权等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容易诱发假货问题。

“平台治假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日渐提升,但要实现突破,还需电商平台、消费者、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在吴沈括看来,不能只让电商平台当裁判员,相关监管职能部门要探索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监督管理创新。

相关专项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展开。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2018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方案”,将严厉查处制售侵权假冒伪劣网络商品行为、探索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

到底该怎样根治假货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业内人士给出了治理假货问题的“三板斧”:强化平台治理;加大对平台内卖家的监管力度;加快构建和完善新型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同时也需要包括政府、平台、商家、用户、服务商等在内的多方力量来协同治理等。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