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国奇
滴滴又发声明了,这次是程维、柳青联名发布的道歉信,又是同样的调调,貌似诚恳的道歉中着让人恶心反胃的造作和矫情,“我们还是要郑重地向受害者,向受害者家属,向所有人道歉。对不起,我们辜负了大家。”这样的话不知你是否还能看的下去,我反正是实在看不下去了!
“万分悲痛”、“愧疚”、“自责”、“辜负了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的声明看似套路很深,其实都是在套用模板。如果仔细对比,三个月前滴滴在空姐遇害案后发布的声明,和此次乐清女孩遇害后的声明,在结构和用词上几乎如出一辙。第一段永远是“我们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段永远是“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最后一段绝对是“再次向乘客家人以及公众道歉”。
如果说特朗普是“推特治国”,滴滴可谓是“声明治企”,经过多次危机的历练,滴滴的声明写的越来越炉火纯青,乍一看还让不明就里的人挺感动的,但若仔细揣摩滴滴的声明,可以看出里面一直暗藏着狡辩、反击和傲慢。
8月26日,滴滴在“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的声明中,有一句话值得玩味:”顺风车上线的三年多时间里,有幸服务了十多亿次出行。很抱歉顺风车不得不暂时下线,因为我们的问题,让大家失望了。”这里的潜台词不就是,我们都服务你十多亿次了,才出了两件全国皆知的奸杀案,概率很低啊!
一家独大的垄断巨无霸滴滴,还真就以为你只要出行就离不开它了,空姐遇害案后,滴滴在5月31日发出了“滴滴整改及安全升级工作进展”的声明,其中就有表达这样意思的措辞:“暂停夜间服务给许多有夜间出行需求的用户带来不便,甚至有部分用户表示他们被迫选择了更不安全的其他出行方式,对此我们深感抱歉。”
无独有偶,8月27日,滴滴在“对于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的道歉和声明”中,再次有毫无意义的“无罪解释”和狡辩:“我们也想就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将车主信息提供给家属的问题做一点释疑。由于平台每天会接到大量他人询问乘客或车主的个人信息的客服电话,而我们无法短时间内核实来电人身份的真实性,也无法确认用户本人是否愿意平台将相关信息给到他人。所以我们无法将乘客和车主任何一方的个人信息给到警方之外的人,希望能获得公众的谅解。”
滴滴总说“沉痛教训”,它真的沉痛了吗?
同样是声明,海底捞面对后厨出现老鼠、员工用汤勺捅下水道的“人造新闻”,态度则要诚恳的多。海底涝在在声明中说:“该类事件的发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层次的管理问题,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
滴滴是平台公司,与海底捞的公司性质确实有所不同,但在一把手的价值观上,是揽事还是推事,是真动手还是玩口活,高下自见。
别只认为滴滴的这些声明玩弄了你,在其“声明治企”史上,人家还“呛”过交通部。那是2015年10月,交通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私家车从事营运,需变更车辆性质。
呵呵,我们解决了打车难和百万人就业,就是这么有底气!
不仅如此,滴滴还用声明反击过投诉性骚扰的女乘客。今年4月,一位名为“孟婆”的女乘客发文《滴滴,今天我想和你聊一聊》,称夜晚独自乘坐滴滴,却遭遇了滴滴司机的性骚扰,而当她打电话投诉,客服听到她被性骚扰,竟然笑出了声。
如果孟女士同意,我们可以将相关记录向社会公布,我们也希望更多地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乘客和车主。”
滴滴看似继续在表达歉意,实则在说:“你说的其实都不是事实,要不然咱们公布录音试试?”
如果你猛然发现你身边的挚友竟然是这个模样,你会什么感受?
挽救滴滴,必须给它一些阻力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外管理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