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持续发酵,此番命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位女生生前曾向平台进行投诉,更是发微信向好友求救。距离上次一遇害案仅过百日,两件命案虽是偶然但又有其必然性,背后带来的隐患也值得我们深思,可能还有无数未爆料的或轻或重的侵犯事件,但问题的根源与管理上的漠视不无关系。
AI能否拯救网约车悲剧?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答案,我们特别邀请了深思考CEO杨志明博士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来一起倾听下行业专家的看法吧!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个人觉得顺风车是个不错的事物,通过之前的了解和使用,顺风车确实为大家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交通效率很有好处,个人认为应该加强管理而不是一刀取缔。”杨博士提到,滴滴事件具有偶然性,但总体分析来看原因主要分为三点:
一、滴滴平台方面,出现此类悲剧,平台的责任肯定不可推脱的,收到投诉未能及时审核,收到乘客信息未能及时干预,顺风车管控运营力度不够,监测及预警不及时等。
二、政府方面,需要完善监管措施并广泛宣传注意事项,加强社会安全防范措施等。
三、乘客方面,还需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上车前注意核查信息,必要时进行紧急求助并及时报警。
AI是否可以避免乃至杜绝此类事件?
避免是可以的。杨博士解释道:AI有AI的擅长,人有人的擅长,一些重复性的规律性的工作可以交给AI来处理,人来做最终决策及创新性工作,人机协同效率会更高,并且效果也会更好。无人驾驶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当下,人机协同是最佳辅助乘客出行安全的方法。
AI如何辅助乘客出行安全?
杨博士提到,在滴滴平台方面,对于人力难以实现的数亿用户的管理,通过“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技术,让机器拥有会思考的AI大脑,可以加快对敏感数据和预警干预的处理。另一方面,AI现在在视觉识别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能够识别出这样一些异常行为。例如车内可以安装一些摄像头,通过AI让机器识别并提前发现一些异常的行为,能自动报警,让公安部门通过GPS定位快速的赶到现场。这样对乘客是一种保护,同时对司机也是一种保护。
深思考“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
不久前,深思考人工智能推出了“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深思考大脑4.0(iDeepWise.AI.4.0),在中文语义理解领域已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杨志明博士表示,深思考在多轮人机交互语义理解方面有突出优势,使得机器人能够与人多轮人机交互,能够理解上下文,最厉害的是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实现会话意图的自由切换与准确识别,其语义理解是多模态的,相较于一般技术仅理解文本、仅理解语音,深思考大脑4.0能够同时理解文本、语音和视觉图像背后的深度语义。
注:本文仅代表企业观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深思考人工智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