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消协:超85%被访者个人信息曾被泄露-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2:45:0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法制晚报讯 (记者 张鑫)今天上午,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85%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经被泄露。而约有1/3的被访者遭遇信息泄露后会“自认倒霉”。而调查显示,个人信

法制晚报讯 (记者 张鑫)今天上午,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85%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经被泄露。而约有1/3的被访者遭遇信息泄露后会“自认倒霉”。而调查显示,个人信息泄露的最主要途径是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

八成被访者

曾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

中消协表示,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上半年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软件等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投诉新热点。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 “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

如果手机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后,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向有关行业组织进行反馈。

经营者擅自收集个人信息

成泄露主要途径

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57.4%。还有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手段盗取、骗取个人信息和经营者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分别占34.4%和26.2%。

而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比较严重,67.2%的受访者遇到这种情况,仅有32.8%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

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情况最多的,分别占86.8%和62.3%。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在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建议建立软件“黑名单”

手机App的监管和个人信息的保护,需要工信、市场监管、公安、文化、网安等有关部门协同共治、动态监管。中消协建议严格准入门槛和登记备案,如对开发商资质的审核、App的登记备案、App服务功能和内容的审查、违规惩罚机制各个环节等都应形成联动,强化源头治理;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链,对于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严密关注市场App发展态势,如联合建立App抽查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及时公示黑榜软件,提醒消费者谨慎下载。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