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3个月两起乘客遇害案,滴滴为何不愿意彻底下线顺风车业务?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2:39:4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郑州空姐案、温州女生案,3个月的时间,发生了2起滴滴顺风车乘客被害事件。一时间,滴滴顺风车及网约车平台的安全性质疑声四起。8月27日凌晨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并且两高管被免职。值得一提的是,

郑州空姐案、温州女生案,3个月的时间,发生了2起滴滴顺风车乘客被害事件。一时间,滴滴顺风车及网约车平台的安全性质疑声四起。8月27日凌晨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并且两高管被免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滴滴近期第二次叫停了顺风车的服务,但仍是“暂停”。


小e还原滴滴顺风车的发展历程看到,由于国家对拼车业务的公益性要求,顺风车在滴滴平台上的处境渐趋尴尬。但最具“共享”和‘社交“基因的顺风车成为滴滴保持用户粘性的“利器”,一直在滴滴出行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滴滴应不会放弃该款产品。 小e还原滴滴顺风车的发展历程看到,由于国家对拼车业务的公益性要求,顺风车在滴滴平台上的处境渐趋尴尬。但最具“共享”和‘社交“基因的顺风车成为滴滴保持用户粘性的“利器”,一直在滴滴出行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滴滴应不会放弃该款产品。

成也社交

此一时彼一时,在与政策管控高度相关的网约车领域正是如此。

了解顺风车对于滴滴的作用,可先从它的诞生背景讲起。3年前的6月1日,滴滴顺风车在北京正式上线。彼时,距离北京颁布《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提出“鼓励小客车开展合乘拼车业务”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快车、专车还未像如今一样拥有合法的身份,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而“拼车”领域率先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这无异于给市场注入兴奋剂。

一时间,顺风车成为资本下注的重点。小e调查资料发现,在滴滴顺风车上线之前,已有天天用车、嘀嗒、爱拼车、微微拼车等多家拼车平台,有的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嘀嗒打车之前的嘀嗒拼车也是从那时起发展起来的。

2015年,滴滴这个网约车平台“老大”才推出了针对拼车的顺风车产品。有龙头来抢占市场,一些刚起步的平台几乎无路可走,加上现金流紧张,就在滴滴的顺风车业务上线一个月前,爱拼车等平台已经停摆。滴滴的拼车业务也以几乎势不可挡的气势,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此次被停职的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甚至用“富二代“来形容顺风车。”出租车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做到了目前的规模,滴滴顺风车从一起步就自带“光环”——已经运行3年的滴滴公司,在与快的合并后,成为了一个超级平台,并拥有了巨大的品牌影响力、丰富的运营经验、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充裕的资金。“黄洁莉说,“专车用了差不多半年,顺风车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和这两个产品差不多的发展。当然,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它一定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且这种生活方式是带着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属性来影响社会,而滴滴顺风车将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载体。”黄洁莉当时说。

失也社交

现在回头来看,正是源于一颗有着社交的心,所以顺风车在产品设计上有颇多社交小心思。比如填写用户的基本信息、标签等。而这些正是如今被诟病的核心理由之一。

另一方面,过于强调社交属性,有点背离了滴滴作为一个全出行平台的初衷——真的有多少人是想要边乘车边交友呢?

两次命案的发生,也普遍被认为与社交有关。事实上,顺风车的产品设计思路一直是按照“社交”来走的。而在当前网约出租车的几种产品中,顺风车是最具社交属性的产品。曾有网约车行业人士评论认为,顺风车的社交属性能够保持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是滴滴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3年前雄心勃勃的顺风车,并没有真正为平台带来特别大的空间。近几年,除了春节期间披露的跨城顺风车数据,滴滴对顺风车的数据上鲜有披露。 而3年前雄心勃勃的顺风车,并没有真正为平台带来特别大的空间。近几年,除了春节期间披露的跨城顺风车数据,滴滴对顺风车的数据上鲜有披露。

不过据零星的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滴滴顺风车日均订单达到200万单。而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滴滴早在2016年底就就达到了2000万的日订单。

滴滴在此次叫停顺风车之后也披露,3年服务了十多亿人次,即一年不足7亿人次,按照一天2000万订单、一年70亿次的订单量,那么粗略计算,顺风车给平台的订单量在1/10。

政策变化

顺风车发展至今已经3年多,必须要提及的背景,是政策对网约车平台的各种产品,如顺风车、拼车业务和快车、专车业务的态度上有很大变化。

2014年国家法律法规是鼓励拼车业务,但在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

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顺风车、顺风车,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顺风车不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约束。

同年12月21日,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显示,北京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要求车辆是北京市号牌的7座以下小客车,驾驶员每天合乘频次不超过两次。其他城市对拼车频次也是有次数规定的。如郑州规定的是4次。

而快车、专车等此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网约车产品,却在2016年网约车新政出台后,快车、专车等网约车产品正式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不过,各地出台的细则中,对提供专车、快车服务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京人京牌、沪籍沪牌等要求,再加上需提供驾驶员合格证,令滴滴的从业人员大量流失。

快车、专车业务虽然合法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担心车辆被认定为非法营运了,但另一方面,对平台的要求也高了,对快车、专车司机的车辆、管控也严了。大量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便在经过快车、专车的筛选后,转入到管控相对较松的顺风车平台。

于是,便出现了两个行凶的顺风车司机,本来应是兼职的角色,却做的是专职司机的生意。

顺风车和快车、专车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它价格比较便宜。但这其实是因为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拼车业务为非营利性。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李松此前曾表示,顺风车的性质有别于网约车,属于合乘。在顺风车的收费问题上,为了对合乘 行为和网约车行为进行明确的区分,作为合乘服务的提供者他只能和合乘者分 担合乘部分的出行成本,只 能收取燃料费和道路通行费,除此以外不能收取其他 费用。如果收取的费用高 于这个标准的话,不再是合乘行为,就属于网约车的盈利行为。

既加大了平台的审核风险,还不能名正言顺地盈利,不得不说,顺风车发展至今,地位确实比较尴尬。

如同这一次,由于温州女孩被害,滴滴被国家及各地政府部门约谈。


有接近滴滴的专业人士表示,顺风车可以帮助滴滴平台上的其他业务进行导流;为大众出行提供了运力补充,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价格更低,但是有机会将顺风车用户培养成为专快车的用户,实现平台内的导流。从这个意义上,滴滴短时间内不可能放弃顺风车,但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下它的定位,实现平台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不过这并不容易。 有接近滴滴的专业人士表示,顺风车可以帮助滴滴平台上的其他业务进行导流;为大众出行提供了运力补充,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价格更低,但是有机会将顺风车用户培养成为专快车的用户,实现平台内的导流。从这个意义上,滴滴短时间内不可能放弃顺风车,但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下它的定位,实现平台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不过这并不容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公司官微。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