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818数据狂飙背后:苏宁零售云凸显“渠道下沉”的魔力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2:30:4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电商的购物节,不止是消费者的狂欢,其实是各大平台秣马厉兵后的大考。但是今年的苏宁818狂欢节,却呈现出了数据的多样性,在这之外,我们试图去解读数据背后的新故事。首先是818发烧节数据层面:苏宁全渠道
电商的购物节,不止是消费者的狂欢,其实是各大平台秣马厉兵后的大考。 电商的购物节,不止是消费者的狂欢,其实是各大平台秣马厉兵后的大考。

但是今年的苏宁818狂欢节,却呈现出了数据的多样性,在这之外,我们试图去解读数据背后的新故事。

首先是818发烧节数据层面: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55%,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97%。818期间新开业各类门店899家,平均每40分钟新开业1家互联网门店。

除了这耀眼的平台数据之外,零售云作为战略业务在发烧节的首秀尤为引人关注,从销售数据来看,苏宁零售云门店818期间销售环比增长267.41%,订单总量增长292.75%,客单价增长69.53%。

另外,从苏宁公布的零售云门店的拓展数据来看,818期间参与活动店面达到了1080家,而在去年7月底第一家苏宁零售云店出现在毗邻南京的安徽来安县,通过两个月反复调研,9月底启动加盟机制进行规模化复制,今年1月开73家店,3月增至209家,5月变成550家,6月底为788家门店,到今年818期间发展到全国27个省市的1000余个县镇。

数据上的直接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商业模式可复制,而这背后蕴藏的到底是苏宁给门店主和消费者什么样的消费和服务提升呢?

商业形态的变迁
张近东在发烧节前夕举办的零售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自己也是从小门店开始创业,一个人承担采购、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 张近东在发烧节前夕举办的零售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自己也是从小门店开始创业,一个人承担采购、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

张近东自己的创业故事跟如今的很多零售云门店的老板很类似,只不过如今在苏宁整个供应链、品牌、物流等核心环节的支持之下,老板们的生意更好做了,不用担心压货、不用担心物流、更不用担心缺货。

零售云门店的商业模式简单来看就是将数千平台的苏宁易购商场向更小规模的城镇复制,除了展示一些畅销品类之外,借助互联网可以将苏宁易购平台的商品完全呈现在用户面前。

这一切的成就仰仗了互联网的普及,智能设备的普及,而更重要的是苏宁线上线下的能力的覆盖。

据了解,苏宁物流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合计面积686万平,快递网点20871个,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52个地级城市、2908个区县城市。

在中国电商发端的初期,与传统零售巨头之间并没有产生水深火热的交锋,但是这样的一天迟早到来,随着苏宁这样的线下巨头拥抱互联网,线上平台的商品规模远超线下任何单一实体商业体,线上的多和线下的重在这中间产生了碰撞,这是不可避免的早期线上线下的冲突。

当然,互联网呈现物品便利性,多样性在阶段性胜出了。

反观,对于从线下发力的平台来说,任何线下单一实体卖场的规模都无法与线上抗衡,这是虚拟空间的力量,从竞争的角度来说,这是无穷大和有局限的竞争,孰优孰劣明显。

这期间也缔造了大平台,也是互联网追求大而全决定的。同时期的传统零售的故事也从小变大,除了物品展示面积的增加,更要求服务人员和供应链能力的增加,对于线上业态,依然是“重”模式。

如何能把“重”模式舞动起来,这正是苏宁最擅长的。

早期这一模式快速在人口密集,消费能力较高,城市发展规模较成熟的一线二线城市展开,变身线上线下PK的局面。

只是这样的PK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线上平台不断向线下靠拢,这样的商业故事又出现了新版本,无论是阿里喊的新零售,还是京东的无界零售,似乎都在向苏宁学习玩转线下。

只不过在一线二线城市,这是苏宁和万达玩剩下的,在更小规模的乡镇正在进行新的零售升级。

零售云能做什么
早期,互联网平台的出现让线下再大的实体都逊色了,只是这样的规模效应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中短板也非常明显,就是体验性天然或缺,无论O2O、C2C等模式依然有天然的短缺。 早期,互联网平台的出现让线下再大的实体都逊色了,只是这样的规模效应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中短板也非常明显,就是体验性天然或缺,无论O2O、C2C等模式依然有天然的短缺。

平台无法解决用户为什么而买,平台更无法提供相匹配的服务质量,种种矛盾背后的纠结导致了整个商业故事无法很好的延展。

虽然在平台比拼的早期,围绕在几大城市群区域的物流仓储中心承担了很大的物品流通的功能,只是在整个服务体验上而言,这样的满足只是缩短了用户获得商品的时间,这只能满足用户的服务的一个环节。

所以,“大”提高了用户留存,“快”提高了服务的效率,而商业零售中间更大的体验实则并没有完善。

这两则体验其实是更多发展较好的大城市享有的福利,反观在三四线等更小规模的乡镇业态中,类似的商业体是或缺的,可能更多存在的店都是张近东早期创业的样式的店。

而这样的“小店”,一定意义上服务的好坏由老板的心情决定,价格的高低由提成的多少决定,老板们赚的辛苦钱。

这样的随机性决定了中国的大城市和三四线小城市在零售的发展上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和不匹配。

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县镇人口占总人口的近70%,3C、家电等行业至少有40%的份额集中在县镇,市场规模约9000亿。

针对这样的断层,各大零售们的决策各部相同,阿里的村淘、京东的下乡本质上都没能解决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统一性和体验的保障。

反观,苏宁的零售云业态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己的特性,首先苏宁品牌的认可、其次是苏宁品质的保障、三是服务的到位、四是价格的优惠等等品质都是乡镇区域内用户考量的重要保障。

截至目前,根据零售云所有已开店面的经营数据统计,目前零售云平均单店整体销售提升2倍以上,资金周转提升6倍。

从实际的数据层面零售云已经呈现了直接的成果,这可能正是抓住了传统“夫妻老婆店”们的痛楚。对他们而言,苏宁零售云门店的加入其实也是一种全新的创业,毕竟过去很多的所谓的零投入的创业开店加盟都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零售云门店对于商家端而言,需要承担开店早期的基础费用,包括装修、门店租金、样机采买、员工招聘等,而在运营过程中更多仰仗苏宁的供应链来满足和支持,作为参与其中的商家而言,减少了运营的风险,而通过自己的投入来产生了收益,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消费者对于品牌和服务的认可。

从创业来说,这是一个可行的模式,而对于苏宁而言,将自己的品牌从小变大,如今从大变精,延长零售的链条,同时增加了品牌的新的活力。

张近东向零售云门店的合作伙伴承诺,三年内,苏宁将完成首轮零售云平台造富计划,2020年实现布局12000家零售云门店,培育出1000多家年销售规模达千万级的金牌商户,推动县镇消费市场新业态的规模化崛起。

以目前的开店速度,今年底开到5000家,2019年更是剑指8000家、300亿销售规模,如果这一切达成,将成为苏宁业务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年,818发烧节只是零售云交的第一份成绩单,苏宁对于零售云的期待可远不止这一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热点分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苏宁818能否比肩淘宝双11和京东618? 苏宁818战报幕后:“冬有双11,夏有818”如何形成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