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次账号迁移前,京华时报微信公号已经很长时间未有更新,账号迁移完成后,京华时报微信公众账号将被系统回收,不复存在。
据了解,新的账号“长安街知事”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日报社)旗下时政类微信公号,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时政类新媒体的知名品牌。在新榜榜单上,长安街知事多次入选月榜500强阵容。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官方微博突然发布消息,《京华时报》纸质版将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2016年12月31日,最后一期纸质版《京华时报》头版 与休刊的消息同时发布的,还有京华时报社主管主办单位将由人民日报社变更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京华时报社原有采编及经营团队随即开始分流,大部分员工开始离职。而主管主办单位的变更,也为京华时报停刊后,原有资产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扫清了障碍。对于同城这家曾在过往风云岁月里创造惊人历史的市民大报的湮灭,《北京青年报》对此有一篇200余字的报道。
报道称,京华时报告别纸质版后,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大潮,全面转型发展新媒体业务”。2017年1月1日,由《京华时报》上线的基于位置可搜索的新闻富媒体“京华圈”App正式上线,在应用商店里,关于这款App的介绍中说,“
是纸媒转型新媒体的一条新路径,成为全国首家电子刊媒体的华丽转身”。
彼时,由东方早报(博客,微博)整体转型而来的澎湃新闻风头正盛,在北京市场具有极高地位的《京华时报》转型新媒体,似乎也有模式可循。
只是出乎外界预料的是,2017年8月15日,《京华时报》宣布停止更新新媒体内容,转型新媒体的最后一丝希望落空。京华时报在新浪上的官方微博,最后一则更新也永远地停留在了2017年12月28日,粉丝数显示仅1万余人,而鼎盛时期,京华时报的官方微博粉丝数曾超千万,是媒体官微里为数不多的粉丝超千万的超级大号。
京华时报的发展,在这份报刊创刊10周年时达到了顶峰。在人民网(603000,股吧)上,至今仍挂着一篇名为《京华时报浮沉录》的文章,其中有百余字,尽显京华时报创刊10周年时的辉煌:
京华时报市场估值37亿,自身实力及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巨大,单月广告收入2个亿,超过《广州日报》而居全国各类报纸广告刊登额之首;单月在北京早报市场份额超75%,平均每期有效阅读率超过20%,读者规模超过150万人,超过《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读者数的总和。京华时报新闻网络转载率和点击率稳居全国报刊类第一名。
如今,这一切,都化为烟云。
直至此次完成微信账号迁移,京华时报这一知名报纸品牌的历史使命至此基本结束。
从创刊到休刊,《京华时报》走过了15年的岁月,它闯过京城报业的草莽时代,历经报业鼎盛的辉煌时期,最终在新媒体时代没入茫茫京华烟云。
是报海烟云中的一声叹息,还是时势造就的历史必然,如今已无人知晓,只是由《京华时报》等创造的那个属于报人的辉煌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