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和德国日本相比,中国机器人发展得怎么样了?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2:23:1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全球机器人市场正成为各路资本和企业“抢滩”的风口。按照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公布数据,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8.2亿美元。 中国成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及研究人
  全球机器人市场正成为各路资本和企业“抢滩”的风口。按照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公布数据,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8.2亿美元。
中国成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中国成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

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及研究人员共同编制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98.2亿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5.1%。其中,工业机器人预计为168.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预计为92.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预计为37.5亿美元。

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7.4亿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达29.7%。其中,工业机器人预计62.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预计18.4亿美元,特种机器人预计6.7亿美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曲道奎提到,中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7年又创造历史双新高:市场容量超过14万台、平均增速接近60%。而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Karel Eloot认为,中国与日本、德国等相比,在机器人的使用密度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各国对机器人都颇为重视,美国提出“机器人发展路线图”、日本提出“机器人革命”战略。

“目前根据不同的发展战略,各国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竞争也十分激烈。”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Jeff Burnstein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目前中国本土机器人的发展情况如何?

曲道奎提到,对比去年中国本土机器人和国外机器人的占比情况可以发现,本土品牌在坐标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方面占据了主要的优势,但SCARA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实际上还是外资品牌占到主导地位,几乎占据超过80%的市场。

此外,Karel Eloot表示,目前中国仅持有不到1%的工业机器人专利,占据较多低端市场份额。800多家机器人公司中,大多做系统集成缺乏产品原型,需要直面上述挑战才能爬上价值链上游。
“人机协作”成为 “人机协作”成为

“因为技术的突破和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进入2.0时代。”

在曲道奎看来,机器人的标准判定,由过去机器设备范围内的速度、精度、负载和可靠性等衡量指标,变成了如今自主的决策能力、运动能力、操作能力和交互能力,这意味着“人机协作机器人”迎来更多的机遇。

曲道奎进一步解释称,此前机器人主要的技术构成是机械、电子、软件和控制,而现在机器人和大数据、AI、IOT,包括云计算已经完全融合,新一代机器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新生态系统。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就“人机协作”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瑞士ABB的双臂人机协作机器人可与工人一起协同工作,在感知到人的触碰后,会立刻放慢速度,最终停止运动。德国库卡(KUKA)的协作机器人LBR iiwa可以每秒10毫米或50毫米的速度抵近物体,并在遇到阻碍后立刻停止运动。

Jeff Burnstein称,2017年底,美国协作机器人数量为6000多台,2020年底可能超过40000台。

优傲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Esben Ostergaard表示,

“据统计,协作机器人大概可以在2021年达到2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而且每年市场的增长可以达到60%。”


和德国日本相比,中国机器人发展得怎么样了? 北航教授:中国企业还需积累

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每日经济新闻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王田苗进行了深度对话,探讨机器人产业现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不同于外界一片叫好的呼声,王田苗显得谨慎又冷静:

“实事求是地说,整个产业的发展,绝大部分还都是非常艰辛的。

国产机器人在核心技术方面和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企业存在浮躁的心态和‘价格战’现象。”

在王田苗看来,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尚处于百花齐放的战国时代,虽然有新松机器人、科沃斯等代表公司,但相比发达国家的机器人产业,中国尚在弥补生态缺陷,尚需5-10年才会产生集聚效应,迎来较大的变革。

NBD:欧美国家在机器人领域一直领先,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目前和他们差距如何?

王田苗:中国机器人产业速度增长很快,过去1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平均增长速度约12%,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平均增长速度在22%-25%,增长速度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38万台的份额中,中国占据约33%份额,未来甚至可能达到40%-50%。但中国十几万机器人中,真正国产的只占据三分之一。此外,在核心技术方面,和欧美还存在很大差距。

NBD:刚才您提到在核心技术上,我们跟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那机器人制造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王田苗:要围绕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即围绕高质量、高效率及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其实近5年我们国家,特别是企业,已经注意到整个生态的薄弱环节,开始逐渐弥补生态的缺陷,在控制器、减速器、电机、软件等核心部件取得一定突破。例如,目前中低端的机器人60%以上的都已经采用国产减速器。

此外,企业要理解作为中国智能制造的技术装备机器人,确实还需要工匠精神,因为产品的品质、质量、性能要用10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积累,如果急功近利、浮躁,研发出核心部件或者工业品质的机器人还是很难的。

记者 | 张虹蕾编辑| 文多 郑直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