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 (记者 洪雪)“欢迎来到北京,中国游客请持护照通关,国外友人请先填写入境卡和采集指纹……”8月19日,首都国际机场的边检入境现场增添了“新员工”——人工智能机器人“天天”,当旅客靠近“天天”时,它会主动微笑打招呼,并发出热情的提示音。另外,即日起,凡在首都机场“国际转国际”的旅客,可走自助采集通道,不必再走人工通道。
“边检需要检查身份证吗?”“入境资料不齐怎么办?”“行李上哪取?”“免税商店在哪?”“机场大巴在哪?”……“天天”的出现引起了不少旅客的浓厚兴趣。尽管问题五花八门,但都难不倒“天天”,它不但能用中英文解答常遇问题,还能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进行迎宾、分流、引导、提示等。
据悉,“天天”是由北京边检专门定制的,目前正在首都机场试用。它除了上述本领外,还有视频摄像头、语音模块、雷达探测、红外感应等多种传感器“傍身”。
当日,北京边检总站还开展了优化通商旅游民航环境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据悉,当前自助通关出行比例已超30%,且对46条自助通道完成升级改造,出行的旅客可以感受一下更顺畅的通关体验。目前,首都机场T3航站楼共有2条人工通道、11条自助查验通道,旅客中转效率提升超3倍。
另外,边检还尝试对年满7周岁且身高在1.2米以上的儿童进行信息备案,让这样的人群也能自助通关。措施出台后,目前有近600名符合条件的儿童进行了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