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铅笔道 记者 程用杰““全国有5亿农民,能够为他们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的专家可能不足5万,平均1万个农民才对应1个专家,而且一个专家通常只研究一到两种农作物,未必能知道所有农作物的病害问题。”郭强说。
为了解决农户需求与专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去年7月,郭强开启新项目“神农识”。该项目用AI图像技术,自动识别农作物病虫害,为农户提供相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用药推荐。今年6月,“神农识”APP正式上线。7月,小程序上线。
目前,“神农识”用户下载量约5万,注册量约2.5万。该系统可以识别16种常见作物,96种常见病害,95%的准确识别率,每天约有1000张图片上传。
当前,郭强正在寻求1000万Pre-A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知识内容体系完善、平台的开发优化和市场推广。
注:郭强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去年1月,铅笔道对“乐农道”项目进行报道,发表《获天使轮融资 他因地制宜造肥料 帮4省15县农民省20%成本增产10%》一文。彼时,该公司刚刚获得天使湾创投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6年,郭强创立“乐农道”项目。他利用自己在中化集团的经历和资源,业务主要是给种植大户提供农资,降低其生产成本。2016年和2017年,公司年销售额分别为900万元和3900万元。
尽管公司营业额不少,但是农业领域利润薄,需要人去堆,不具备可拓展性,因此发展缓慢。郭强解释,“农资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生意,其毛利率只有不到10个点,公司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在做农资的一年半时间,郭强对农业的生产销售链条更加清晰。他开始意识到,病虫害是一个影响种植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解决掉用户的核心痛点才能建立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
郭强表示,在现实中,农作物农药残留检测超标,很大原因就是农药销售商为了卖更多的农药,先推荐给种植户一种无效的农药,然后再推荐有用的农药,这样导致不合理用药。他认为,这里面根本的问题是种植户不懂技术,缺乏信息,只能被农资供应商骗。
于是,去年7月,郭强开始将公司进行转型,开发新产品“神农识”,取意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农氏”,用AI技术给农户赋能,通过图像识别农作物病虫害,降低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团队最难的时候,是方向不明确的时候,但方向确定后,缺钱、缺人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
经过7个月的技术开发,“神农识”APP上线。1个月后,该产品的小程序上线。
在“神农识”APP上,用户先选择农作物类型,然后上传相关图片,系统就会自动给出与具体病例相似度的百分比,并提供相关病例的常发地区、发病特征、病害主因、环境因素和防治方法。同时,APP还会推荐相关的农药产品。
目前,“神农识”可以对16种常见作物进行检测,对每种作物可以识别出5~15种病虫害。为了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APP还有一个“乡邻”功能,可以通过定位,了解到自己周边地区的病虫害类型。“一般来说,农作物的病虫害是成片的,用户上传的照片密度越高,检测准确率也就越高。”
郭强坦言,目前产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获客成本高。在我国农村,农户年龄偏高,智能手机使用率和触网程度却偏低,这使得提高APP的使用频率是一个问题。然而,状况也在不断改善,近年来种植户年轻化趋势明显,超过55%的“神农识”用户年龄在44岁以下。
目前,“神农识”项目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在线咨询和在平台上的代售农药产品。该款产品首周留存率38.3%,每日有约1000张图片上传拍照。用户日平均启动两次,平均单次使用时长4分钟。
当前,“神农道”团队有26人,主要是计算机和农业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市场推广人员。郭强表示,到今年年底,产品用户数将达到30万,企业客户达到10家。此外,产品还将开设企业级农艺师一对一服务和知识付费服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