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王慧轩谈中国芯片:需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意志力 不要吹太多泡沫性的话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1:53:5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王慧轩“事实上总体的产业链从底层技术到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我们和别人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这样一种意志力,有这样一种恒心,不要吹太多泡沫性的话。”8月1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王慧轩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王慧轩

“事实上总体的产业链从底层技术到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我们和别人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这样一种意志力,有这样一种恒心,不要吹太多泡沫性的话。”8月11日,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王慧轩在由厚益控股和《财经》(博客,微博)杂志联合主办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如此表示。

王慧轩表示,中国芯片有很多的机会,至少有五方面的纵深可以考虑。第一个是市场纵深。去年全球4300亿美元的芯片产值,中国进口量到了2601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类终端市场的制造基地也是消费基地。所以这个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第二是技术纵深。这些年虽然差距非常大,但是已经实现了很多的技术积累,在某些领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技术突破。我认为这个趋势是在缩短,而不是在拉大。比如说像紫光也把DDR4的颗粒实现了量产,3D堆叠的领域完成了32层的这样一个,而且整个的电路的布局跟三星和东芝半导体还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功效更小,效率更高的技术突破。

第三方面是资本纵深。集成电路领域是资本密集行业。中国十年以前拿100亿美金干一个企业非常困难,但是我们今天开始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投资回报上也有了更多的条件。

第四个纵深是人才纵深。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工科类的人才越来越多。有一些留学回来的人员也比原来更多了。

第五是政策纵深。虽然没有真正变成一个特别有效的国家意志,但是从社会到企业到政府,集中精力去发展好集成电路这样子的一个想法和认识越来越统一了。

此外,王慧轩也谈到当前需要关注的两方面:一是头脑发热;二是政策协同。

以下是发言实录:

王慧轩:大家晚上好,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控股的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集成电路企业,整个产业链条当中包含设计、制造和封装,主要这三个环节。特别在手机芯片领域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是27%,位于全三位,在智能卡、安全卡、FPGA这些重要的芯片领域,在中国市场当中的占有率都是第一位的。也是企业级的互联网供应商,网络设备端口的市场占有率35%,是一个从芯到云的产业链级的高科技企业。

田宇:感谢两位老总的分享,现在有几个问题跟几位专家交流一下。芯片大家从IC设计,晶圆生产、IC制造、IC封装到测试,到产业链,环环相扣,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这个市场是很大的,科技进步也是比较快的国家,尤其咱们在应用层面,像移动互联的应用是美国的10倍还不止。中国芯片正在一个关键时刻,力图跨越外部环境和产业自身的障碍,实现产业发展促进提升。我有几个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中国芯片独特的优势在哪儿,包括差在哪儿。

王慧轩:话题非常宏大,时间很短促,我用短比较而且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我的观点。我觉得中国芯片有很多的机会,至少有五方面的纵深可以考虑。

第一个是市场纵深。去年全球4300亿美元的芯片产值,中国进口量到了2601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类终端市场的制造基地也是消费基地。所以这个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第二方面它有技术纵深。这些年虽然我们差距非常大,但是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多的技术积累,在某些领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技术突破。我认为这个趋势是在缩短,而不是在拉大。比如说像紫光也把DDR4的颗粒实现了量产,3D堆叠的领域完成了32层的这样一个,而且整个的电路的布局跟三星和东芝半导体还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功效更小,效率更高的技术突破。

第三方面是资本纵深。世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从来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推动,整个世界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历史,这一点大家要认真看一看就能看得明白。因为集成电路领域就是资本密集行业。中国十年以前拿100亿美金干一个企业非常困难,但是我们今天开始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投资回报上也有了更多的条件。

第四个纵深是人才纵深。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工科类的人才越来越多。

董云庭:我刚才没讲,目前全国重点大学微电子专业培养的人才,在五年之内5万人,离我们50万人有很大的缺口。

王慧轩:是这样。现在有一些留学回来的人员也比原来更多了。我们在人才差距很大,不仅数量不俗,而且质量不俗。但是跟早一些年比,这个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面向未来有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基础。

还有一个纵深是政策纵深。虽然没有真正变成一个特别有效的国家意志,但是从社会到企业到政府,集中精力去发展好集成电路这样子的一个想法和认识越来越统一了。大家不要听那些所谓的市场化的神话,韩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集成电路发展的历史都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我们越来越的在意识到这些东西。

如果要说不足的话,我觉得有几个方面,除了刚才董主任讲的我不讲了以外,有两个东西需要特别关注。一个是头脑发热。我们经常吹出来很多的神话,让欧洲颤栗,让美国害怕。事实上总体的产业链从底层技术到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我们和别人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这样一种意志力,有这样一种恒心,不要吹太多泡沫性的话。

还有一个是国家产业的政策要做很好的协同,包括投资强度,投资的集中度,包括对这个领域人才培养的一些相关政策和人才引进的一些相关政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搞集成电路的人才在香港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只交15%,新加坡特殊的情况下5%就可以了,甚至可以不交。但是我们这个地方引一两个高端人才,发他一两百万的薪酬,需要交45%的个人所得税。整个政策的协同不是单一一方面的,而是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很好的去考虑怎么能够给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一种系统的政策支撑非常重要。

谢谢!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