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 记者 陶娅洁报道
打车难已成常态。
最具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有网友在暴雨天打不到车,于是打了一辆用于装运货物的“货拉拉”。在北京国贸上班的白领张女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最近一个月打车都特别费劲。在约车平台打车,动辄就要排几十号,排队时长至少也要半小时。
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近30天内,北京打车难的百度指数环比增长了420%。2018年3月至7月,北京市网约车应答率下降22%,单均应答时长增加了3.4倍。根据同时接入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众多主流出行服务的高德提供的数据,7月16日至17日北京暴雨期间,仅高德平台的用户发单量就比此前一周同比增加了107%。
网约车频现打车难现象,除了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越来越细化的行业监管,对网约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于网约车而言,应如何在监管和发展中找到平衡?
打车乱象丛生
通勤频繁的火车站和机场成了打车的“重灾区”。
有网友爆料,前段时间他在北京南站打滴滴快车排到了第228位,在凌晨忍受了3倍的价钱才叫到了滴滴专车。首都机场的情况也同样令人堪忧,有网友在机场花费了近1小时,在迟迟叫不到网约车后折腾了3小时才回到家。
对此滴滴方面仅回应称,近日平台收到很多用户反映由于供需失衡,北京部分地区高峰期打车成功率下降,等待时间变长,我们深感抱歉,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尽可能提前规划出行方式,更多通过预约或拼车出行,成功率会相对高一点。
有分析指出,特大城市的基本面决定了其巨量、差异化的出行需求,需求难以满足,必然催生种种乱象。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外来人口较多、车辆供应有限的前提之下,打车市场容易出现供求矛盾。
“现在的监管制度太严格了,而且力度很大,辛辛苦苦做网约车司机也挣不到多少钱,所以很多人也就离开了这个行业。”网约车司机李先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趋于严格的政策
李生所说的监管制度是指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后简称《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将受罚款、扣留驾驶证和车辆,并将违法行为主体纳入信用信息系统等处罚。于是自7月1日开始,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组织,公安、交管等部门协同,11个执法大队、300名执法人员分别出动,前往北京45个重点区域,其中大部分区域是机场、火车站、交通枢纽、轨道车站、旅游景区等地,而机场、火车站等重点点位的检查受到了24小时全覆盖的待遇。
有分析指出,这一举措可谓“重锤”砸下。根据北京市交委披露的数据,仅7月1日半天,北京全市就检查了1800余辆车,查扣各类“黑车”54辆。据悉,1万-3万元的罚金要高于目前大部分网约车司机的月收入,一旦被罚,至少一个月都白干了。这种风险也传导至了打车市场,从市场反馈看,滴滴出行、易到等网约车平台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出现无车接单、加价等问题,打车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这不是监管第一次祭出此类政策。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各地据此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网约车新政的出台,首次提出将互联网专车纳入预约出租车汽车管理,在平台网约车牌照、驾驶员资格认定、车辆准入等各方面都给出了具体要求。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文国庆此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出台征求意见稿的目的是将网约车纳入合法化轨道,这是进步。但是,对户籍、车牌的限制,则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这些政策主要照顾了当地的车,当地的就业,而忽略了在北京、上海,80%以上的网约车司机都是外地人这一现状。当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时,某种程度上也违背了共享经济的初衷。有网约车行业人士透露,2017年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活跃司机数量逾20万,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合规人数仅2万人。
“总体来说,现在99%以上的司机都是不合规的。”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监管研究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强治给出了几个数字,目前我国网约车司机人数超3120万,是出租车司机人数的10倍以上,资质符合各地出台的新规的总共有34万,比例为1.1%。
监管的尺度
据中国信通院政经所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和206个地级市)出台了网约车细则文件,覆盖率为62.1%。
有分析指出,此前的空姐被害事件反映了滴滴等网约车在线下审核机制上存在的种种漏洞。如果不依法严管,不健全审核机制,不填补现有漏洞,不约束无资质的网约车,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然而,监管发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打车难的问题,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调和?
周伟林指出,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约车市场,监管有其必要。特别是行业出现不安全的问题时,监管的门槛也会进一步提高。对此,网约车企业应该做好调度,根据天气的不同、上下班时间的差别,调整车辆的调度,为人们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除了网约车,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拼车等渠道,增加市场供给。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更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让公交、地铁更加便利。最后,人们还可以更多利用共享单车等闲置的资源出行。
对此有分析指出,面对打车难的问题,网约车平台要自我加压,只有企业先自律,用户才能更放心。同时公共政策也应保持弹性,如此才能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