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广深街头艺人也“赶时髦”:扫码打赏、直播卖艺,情怀与收入两不误-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1:42:1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喧嚣的街道,匆忙的行人,这往往是大都市留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马路为舞台,以行人为观众,或为生计、或为兴趣,唱一首民谣,拉一段小调,描一笔人像,不仅满足了自己,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

喧嚣的街道,匆忙的行人,这往往是大都市留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马路为舞台,以行人为观众,或为生计、或为兴趣,唱一首民谣,拉一段小调,描一笔人像,不仅满足了自己,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

他们就是城市街头艺人。街头艺人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古今中外,街头艺术不仅满足大众娱乐的需求,也是人类艺术发展的源头之一,许多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都是从街头艺术中成长。

从“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到“直播点赞”“扫一扫打赏”,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街头艺术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街头艺术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从“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到“直播点赞”“扫一扫打赏”,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街头艺术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街头艺术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人都有艺术表达的本能,街头艺术能够给市民一个艺术表达的机会,它还能够给在校艺术生、艺术专业退休人员一个生存的空间。”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认为,街头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的重要源头,是艺术生长的肥沃土壤,很多宫廷艺术、剧场艺术、精英文化等都源自于街头艺术。

街头艺术传递文化的温暖

“这里的秋天,开始变得寒冷,孤独了忙碌的人……”周五的黄昏,华灯初上,一首尧十三的《北方女王》在广州地铁万胜围站D出入口的空中飘起。唱歌的少年手里抱着吉他,脚穿Vans板鞋,身着格子衬衫。歌者对面的台阶上,坐着几排听众,五六层的台阶已成了表演场的看台。

听众里有西装笔挺、刚刚下班的白领,有送完一单外卖、小憩片刻的外卖小哥,有饭后散步的小区居民……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歌者的忠实粉丝,每个周五至周日,守候在路旁的台阶。粉丝们都管歌者叫阿龙或者龙老师。

“龙老师都唱民谣歌曲,我很喜欢听民谣,唱出了我们这种独自在外漂泊的人的情绪,所以常常来听。”一位女粉丝说。

《南山南》《成都》《消愁》《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一晚上下来,民谣歌曲占据了阿龙所唱歌曲的绝大多数。“我自己很喜欢民谣歌,虽然听的人不多,特别是前几年,听的人更少,但我还是坚持唱我喜欢的,也因为这样,认识了不少有同样喜好的朋友。”阿龙说。

孤独、理想,是民谣歌词中最常见的词汇,而喜欢民谣的人当中,不少都是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漂”的单身青年。民谣歌曲给了他们一个精神寄托。而阿龙这样的街头民谣歌者,则像一台灯塔,吸引了散落在城市角落、有着同样爱好的异乡人。他们因为一位街头歌者聚在一起,谈论爱好,化解孤独。

阿龙在唱过几首歌后,常常会邀请几个熟悉的粉丝来弹唱,还有会玩鼓的人搬来卡洪鼓,与阿龙合奏。有时候还有一些粉丝主动提出想唱一首歌,阿龙都会帮忙伴奏。粉丝们的演唱水平不一,有时甚至还会“吓”跑不知情的路人,但常来的粉丝都会耐心听完并予以鼓励,一次卖唱现场,仿佛变成了一群青年的派对。“其实唱得好坏不重要,能在这个地方认识几个有趣的朋友,就是我来听歌的意义。”一位粉丝说。

不久前,深圳街头艺人小海南《他乡遇故知,东京街头一首海阔天空唱哭同胞》的视频走红网络,让不少网友潸然泪下。

这则视频的走红,除了演唱者的艺术功底外,更在于文化传递的温情。“异国他乡、陌生的街头、匆匆的行人,对于一个游子来说,一切都陌生而疏远。忽然,远处传来熟悉的旋律,亲切的语言,这难免不叫人为之动容。”业内人士指出,街头艺术之所以感人,因为它实际上传递的是一种文化,让流动的人群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因此,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的前提下,街头艺人的一曲歌、一幅画,能让一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一些、更加可爱一些。

广深街头艺人也“赶时髦”:扫码打赏、直播卖艺,情怀与收入两不误

街头成艺术生长的肥沃土壤

实际上,街头文化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有关于街头艺术的记载,艺人们以街头为舞台,展现自己的技艺,或获取营生,养家糊口;或兴趣使然,展现绝技。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份人文情怀。

我国历来就有街头卖艺,讨钱为生的群体,诸如杂耍、魔术、唱戏、武术、手艺等,也称江湖艺人。“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这样的画面在诸多古装影视剧作中都有呈现。著名的文艺大师诸如马三立、侯宝林、徐玉兰等,早年都是从庙会、街头等与观众距离最近的舞台上崭露头角,然后再慢慢走向更大舞台。

在欧洲,街头艺术的氛围也十分浓重。在巴黎塞纳河畔、布拉格查理大桥、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等地,欣赏街头艺人的表演成为旅行指南中的“重头戏”。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欧洲马路上活跃着3000多个街头剧场表演团体,街头艺人超过万人。而欧洲的“街头剧场艺术节”也多达500余个,其中一些还前往世界各地进行演出。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人群流动速度的加快,街头文化愈发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意的表演与城市秩序时常发生冲突,不少艺人呼吁引导街头文化有序发展。 早在2008年,时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就曾提出“制定《上海市城市街头艺人管理条例》”的议案,并获表决通过。他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街头艺术对于艺术本身以及城市的人文气质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早在2008年,时为上海市人大代表的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就曾提出“制定《上海市城市街头艺人管理条例》”的议案,并获表决通过。他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街头艺术对于艺术本身以及城市的人文气质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街头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的重要源头,是艺术生长的肥沃土壤,很多宫廷艺术、剧场艺术、精英文化等都是源自于街头艺术。举个简答的例子,没有街头艺术,就不会有《二泉映月》这样的艺术作品。”罗怀臻说。

罗怀臻认为,19世纪末,社会才有了现代剧场、戏园子,而此前,戏剧要么是在田间地头,要么是在文人家中。像我国戏剧史的发展历程中,“花雅之争”“徽班进京”等都说明了街头艺术作为艺术源头的重要意义。 罗怀臻认为,街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是一座城市神韵和气质的重要体现。“城市的个性除了体现在建筑物,还体现在其声音上,一种方言、一声吆喝,都是一座城市的味道,而赋予地方特色的街头艺术则是城市个性神韵的重要部分。” 罗怀臻认为,街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是一座城市神韵和气质的重要体现。“城市的个性除了体现在建筑物,还体现在其声音上,一种方言、一声吆喝,都是一座城市的味道,而赋予地方特色的街头艺术则是城市个性神韵的重要部分。”

在不同的时期,街头艺术都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罗怀臻认为,这是因为人都有艺术表达的本能,街头艺术能够给市民一个艺术表达的机会,它还能够给在校艺术生、艺术专业退休人员一个生存的空间。

在广州工作3年的阿元毕业于英国爱丁堡的高校。留学期间,爱丁堡街头艺术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告诉记者,在连接老城与新城的广场前,经常能看到身穿传统毛呢格子裙的苏格兰风笛手表演。她和同学路过时,会停下来听一会儿。“笛声嘹亮悠远,仿佛响彻整座城市,这个画面和古老的建筑交织在一起,是我对这座城市的最深的记忆。”阿元说。 “毕业来到广州工作后,我也不时可以看到街头艺人表演,下班回家路上偶尔听到路边的街头艺人吉他弹唱,对于忙碌的生活来说是一份休闲。希望街头艺人能越来越多,让城市多一点人文气息。”阿元说。

“毕业来到广州工作后,我也不时可以看到街头艺人表演,下班回家路上偶尔听到路边的街头艺人吉他弹唱,对于忙碌的生活来说是一份休闲。希望街头艺人能越来越多,让城市多一点人文气息。”阿元说。

街头艺术也“赶时髦”

“哇,现在街头卖艺都可以扫码支付了。”广州体育西路,喧嚣的街头,一位弹吉他卖唱的青年在路边卖唱。吸引路人眼光的不只是他的表演,还有他脚下摆着的一对二维码,旁边写着“喜欢可以扫码打赏”的字样。有的市民感叹,年轻人真会利用新技术。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街头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除了用二位码打赏,不少艺人还在网络上做直播,将才艺传到更远的地方。抖音、快手、美拍、B站、豆瓣……打开这些互联网平台,都有找到街头艺人的身影,他们也懂得“赶时髦”。

在广州街头卖唱的小佳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州不少街头艺人都做起了直播,有的是一边卖艺,一边直播,有的彻底离开了街头,专门做直播。去年,广州二沙岛沿江卖唱的人几乎都是边演边直播,直播平台刷礼物也可以赚钱,艺人们因此多了一份收入。

网络直播不仅让街头艺人们多了一个收入渠道,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名气。“我的两个朋友,是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就在快手上做直播,现在有250多万粉丝,算得上网络红人了。”小佳说。

除了街头演艺,街头艺人还通过教学等,走入大众。最常见的,就是开教学班。对吉他和音乐有着痴恋的小佳告诉记者,他未来打算边在街头演唱,边开课教吉他,以后有能力了,再考虑开个琴行。

在广州万胜围卖唱的阿龙,每次街头演出时,都会摆出一个二维码,不过他不是索要打赏的,而是方便有兴趣向他学琴的人联系。

阿龙几年前开了一个音乐工作室,不卖唱的时候,他就在工作室里教乌克丽丽和吉他。他把工作室的招生信息发到豆瓣平台,吸引了不少热爱音乐的文青前来学习。如今,阿龙的工作室得到不少学员的认可,已经在豆瓣平台上获得了不俗的人气和口碑。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