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金融P2P行业的负面消息频频。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385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问题平台累计达2286家,本月新增问题平台165家。创近一年以来新高,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不仅如此,此波雷潮带来的破坏力不仅存在于行业内,而且逐步波及到实体产业。
8月1日,一条关于北京邻家便利店168家家门店突然关店的消息在朋友圈中迅速发酵。多条线索显示,这与近期上海P2P网贷平台善林金融被查封有关。邻家便利的主体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在一份“告知函”中也坦承目前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同日,北京尚品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也被爆出拖欠员工百万薪资、资金链出现问题、突然倒闭的消息,圈内消息称这与其关系密切的春晓资本在P2P领域投资失利有关;8月2日凌晨,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一份公开信再次引爆神经紧绷的朋友圈。其公开信中直接声称,受合作伙伴i财富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受到极大影响。
或许,是当前大环境的影响直接造成了此次P2P行业问题,但行业的广泛不合规、风控能力差等等问题则如一枚枚“炸弹”般隐藏在整个行业中,不知何时就会因被某个并不起眼的因素所“引爆”。
所谓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译为“点对点”借贷,资金端和资产端通过P2P网贷平台快速连接,借贷双方可快速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交易,浓重的互联网基因决定了其不会按传统金融的套路来出牌。
自2007年中国首个网贷平台拍拍贷上线以来,资本对这个行业的青睐催生了一系列撮合中小企业及个人借贷的P2P网贷平台。在经历了早期野蛮生长后,国内的P2P网贷行业于2013年10月迎来行业的第一次洗牌,部分网贷平台跑路、倒闭。当时一些公司给投资人的利率高达30%,采用高返利方式吸引投资者,自带“庞氏骗局”特点,据称骗钱最快的公司早上成立,下午跑路。
到2015年下半年,P2P网贷行业又爆发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倒闭潮。其中一家名为“e租宝”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查封,涉及人数90万,涉案金额高达745.11亿元。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16年“8·24”网贷新政出台前夜,当时的业内也认为P2P网贷遭遇了行业的“至暗时刻”,97%的网贷平台将要被淘汰或转型。“P2P已死,有事请烧纸”的论调一度在网上盛传。10月,中央连发7篇文章,全面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个行业进入大调整、大洗牌时代,这一年也被称为“P2P网贷行业监管元年”。
不难发现,整个P2P行业近几年来一起处在一个高频的震荡期,集中倒闭有整体大环境因素的原因,但频频被拉高的收益率难道就不是一种预警吗?
正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6月14日的陆家嘴(600663,股吧)金融论坛上谈到非法集资时表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高收益必然与高风险相伴,除了早有预谋设局“割韭菜”的平台之外,风控问题已成为P2P平台存活的关键。当负责任的平台在进一步加强风控体系建设之时,大量平台还在简单粗暴地追求规模,这也造成了当前整个行业“悲剧”这一必然结果。从披露的数据来看,近期出问题的平台大多存在以高利率、高返现利诱;出借人虚假资金存管,拥有资金池;利用集合标或活期产品自融圈钱等特征就是最好的证明。
目前来看,国内P2P倒闭潮可能还将继续,而这并不是一种阵痛,将是行业真正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洗牌。未来,这个太过疯狂的行业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大量问题平台不断倒下,行业在经历了多轮大洗牌后,数量不多的合规平台将最终崛起,行业的发展格局才会越来越清晰。显然,这一过程必是无比“痛苦”的。
(科普时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