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ofo被xx收购,戴威出局”的新闻。
这个收购者到底是滴滴还是阿里,或是别的巨头,不确定,但创始人戴威出局,已经被看做必然事件。
事实上,并购后,创始人基本都会被当作“稳定军心”的定海神针,在公司再待一段时间。
例如美团与大众点评,2015年10月合并,1个月后,张涛退居二线。再例如优酷土豆合并,2012年3月,两者合并,5个月后,土豆创始人王微才宣布“退休”。
当年烧钱战厮杀得恨不得一刀结果了对方的滴滴快的,也是在合并后一段时间,快的打车CEO吕传伟才套现离场。
即使是收购,也不会绝情到立马让创始人出局,毕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建立“赶走创始人”的严酷形象。
例如阿里收购优酷,创始人古永锵1年后才表明要“休个假”,美团收购摩拜,胡玮炜至今还在。
因为他,太爱提及一个字眼——我!
这个“我”字,几乎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
1
创业首谈“我”
“很多北大人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我了”
ofo发芽与北大,2015年9月,戴威选择母校北大为第一个运营的地点,还写了一份慷慨激昂的公开信——《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文中宣布将为北大校园提供超过10000辆自行车,同时也呼吁2000名北大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单车。但最发聋振聩的,是结尾处的那句话:
“100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
这段极具煽动性的话,应该说出了戴威的真正心声:曾经那么多北大人改变世界,这次轮到我了。
1票否决权是个很常见的设置,李彦宏当年也是靠1票否决权将百度拉出泥沼。但到了戴威这里,情况却有所不同。
2
遇到资本也谈“我”
“希望资本理解我的梦想”
外界最熟知的,莫过于戴威得罪三个资本大佬的事情。
朱啸虎、程维和马云,这是足够令所有创业者兴奋的三个名字,也都曾是戴威创业路上的贵人。
“朱啸虎的资金让ofo活下来,促成滴滴的战略投资;程维下注ofo后,多位投资人加码;阿里的借款驰援,ofo延续生命。”
但令人不解的是,最终,这三人都选择站在戴威的对立面。
第一个露出苗头的是阿里。
2017年9月22日,ofo上线微信小程序,蚂蚁金服震怒。
据接近ofo的人士透露,在联系戴威未果后,阿里委派专人从杭州飞到北京,在戴威常去的球场等候,并当面提出交涉,要求ofo立刻下线微信小程序端口,只保留支付宝作为流量入口。
巨头只可选一家,这是创投圈公认的游戏规则,戴威却希望ofo可以改写这一“潜规则”。
结果当然是结亲不成反结怨。3个月后,阿里就投资了哈罗单车,重新入局共享单车。
程维也跟ofo闹得很不愉快。
滴滴撤回派去ofo的管理层后,迅速扶持青桔单车,公开与ofo打擂台。
面对大佬阿里的“震怒”,以及出行巨头滴滴的打擂台,都不愿意妥协,投资人朱啸虎的想法,戴威自然也没有遵守。
去年年底,朱啸虎开始在媒体提及ofo跟摩拜合并的可能性。
但2017年12月4日,戴威公开表示,“非常感谢资本,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然后同月,曾为ofo数次站台的朱啸虎,迅速卖掉ofo的股份。
创始人跟一个投资人谈不拢正常,但跟三位投资人都掰了,往往是创始人要开始被质疑了。
3
面临质疑载谈“我”:
“我要独立战斗”
更雪上加霜的是,ofo直到此时,还不能自盈利。而得罪三大投资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再也没有资本敢贸然接手,尤其是在共享单车死亡潮和一级市场缺钱两大背景下。
外界明晃晃的看着ofo融资无期、资金链紧张,再加上裁员、国际化缩水,负面消息一个接一个发。
戴威面对ofo卖身的消息,在今年5月中旬的内部百人动员大会上,撂出一句话:“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
血性的人都喜欢战斗,可不能自造血的企业,谈梦想,合适吗?
“创业对他来讲,只是一个过程,他是主导者,他应该主导这个过程,而不是做个傀儡。”已经有ofo员工开始这样形容戴威。
结语:
当时戴威隔空喊话“希望资本尊重创业者的理想”时,朱啸虎只隔空说了5个字:
资本只关心回报!
当时业界都说,难得有投资人说了真话。
曾经“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罗永浩,创业多年后,面对纷纷嘲笑他不再彪悍的媒体,也说过类似观点的一句话:
“为了自己之前讲过的话,
而把企业推向危险的边缘,
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刀哥重磅推荐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