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 (记者 张莹) 微信群内的投资理财“专家号”称稳赚不赔、机票“退改签”、“我是你领导”、冒充“公检法”……近年来,花样迭出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严重威胁着信用社会的构建。为此,有关部门持续加强治理,加大电信诈骗整治力度。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称,电信诈骗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信部密切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动,及时劝阻受害用户36.9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2亿元。
整治成果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11.2亿元
8月5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电信诈骗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截至目前,重点业务整治得以加强,关停违规语音专线6.1万条,“400”涉案号码从2016年月均700余个下降至目前的个位数,用户举报和公安通报封停号码总量与2017年同比分别下降55%、66%。
二是技术防范得以强化,全面建设完成覆盖国际口和省口的诈骗电话技术防范系统,日均处置诈骗电话400多万次,累计3.39亿次。
三是持续从严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指导和督促电信企业通过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现场拍摄留存办理用户照片、开展在线视频实人认证以及强化“一证五卡”限制等措施,提升电话用户登记信息准确率。
四是组织电信和互联网企业开展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检查,对国内应用商店8万款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加大网络数据和个人信息过度收集、泄露或滥用等问题核查力度,对问题企业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
五是密切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动,及时劝阻受害用户36.9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2亿元。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专项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信息诈骗的根源,诈骗分子利用各行业的漏洞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日益突出;新骗局层出不穷,攻防博弈日趋激烈。
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强通讯信息诈骗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进一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责任体系和强化督查、定期检查等工作举措,加大技术监测和处置力度,并强化各部门间协同联动,完善与网信、公安等部门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政策保障
各省反诈骗中心
应运而生
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也引起了重视。201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最高检、最高法等2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组成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015年10月9日,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
时任公安部部长的郭声琨表示,各部门将组织开展打击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投资诈骗、黑电台等违法犯罪活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警务合作,加强打击境外犯罪嫌疑人和追赃追逃。2016年4月10日,公安部正式发布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十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这是公安部首次大规模地对电信诈骗在逃人员进行公开通缉。
同年11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法律的制定与出台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制度保障,随后各部门、地方纷纷落实,各省反诈骗中心相继应运而生,公安机关有关警种、部门和各地银行、电信运营商派员入驻。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杨东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属于非接触犯罪,时空跨度大、科技含量高,均为跨区域系列团伙案件,涉及的侦查工作复杂,仅靠县级公安机关无法完成侦办任务。在部、省、市公安机关建立反诈骗中心,统筹组织指挥侦查办案工作很有必要。
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1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3万名,同比分别上升57.8%、53.09%;共立案59.6万起、同比下降5.2%,造成经济损失131.5亿元,同比下降33.5%。
屡破大案 三省份公布上半年成绩单
公安部门不断提高侦查破案技能,今年以来,已经破获多起大案。近日,经黑龙江公安机关侦查,在广州、东莞、揭阳等地公安机关支持下,打掉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的特大系列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124名,捣毁犯罪窝点4个,缴获涉案电脑150余台、手机200余部、银行卡200余张,受害人涉及黑龙江、广东、重庆、北京等10余个地区。
5月22日,吉林辽源“1·05”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在广东警方配合下,捣毁犯罪窝点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2名,查扣涉案资金2200万元。
此外,今年还破获了多起跨国的电信诈骗案件。2018年1月13日,在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下,河北专案组与菲律宾警方联合开展抓捕行动,成功捣毁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市和维甘市的6个境外电信诈骗窝点,一举抓获中国籍犯罪嫌疑人151名。经过与菲律宾有关部门充分协商,首批73名大陆籍犯罪嫌疑人于近日全部押解回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018年5月,在公安部统一组织指挥下,天津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组赴印度尼西亚,与当地警方展开执法合作,并一举捣毁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3个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窝点,成功抓获中国籍犯罪嫌疑人105名,查获电脑、语音网关、手机、电话机、银行卡、诈骗剧本等大量作案工具和涉案物品。105名涉嫌冒充公检法机关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已于6月6日晚被天津公安机关从印度尼西亚成功押解回国。
2017年以来,公安部先后18次派工作组赴斐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20余个国家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警务合作,共成功捣毁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128个,抓获包括211名台湾人在内的1196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带回犯罪嫌疑人1014名,破获案件5000余起,涉案金额3亿元,有力震慑了跨国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此外,记者注意到,目前,黑龙江、湖北、山东三省份已经公布上半年成绩单。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公安厅严打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上半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883起,同比上升145%;山东全省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5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93名,同比分别上升17.3%和49%;湖北省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286起,同比上升11%,打掉团伙130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181名。
惩治力度
电信诈骗
今年已判决300余起
不仅如此,在对诈骗犯的惩治力度上也有所体现。《法制晚报》记者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00余起电信诈骗案宣判。
其中,曾轰动一时,备受媒体关注的涉案人数众多、诈骗数额巨大的“7·06”特大电信诈骗案,于2018年2月1日在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市达拉特旗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85名被告人被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3年、12年、11年、6年及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等不等的刑罚。
据悉,该团伙是公司化运作、自成体系的诈骗团伙,将诈骗的人群锁定为患有生理疾病的患者,其抓的就是这类患者碍于情面羞于报警的心理,所以才假扮名医大肆行骗。经法院最终认定,该犯罪团伙从2016年6月16日至2016年11月1日期间,共计诈骗被害人8945人,诈骗数额为10471810元。其中,团伙成员在田园窝点共计诈骗被害人8646人,诈骗数额为9836824元;团伙成员在华立窝点共计诈骗被害人299人,诈骗数额为634986元。
8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岑等40人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作出一审宣判。
上述人被判有期徒刑3年至12年不等刑罚。2014年9月至11月间,张岑等40人先后出境至肯尼亚,加入电信诈骗集团,虚构被害人因个人医保卡信息泄露或被冒用而涉嫌犯罪等虚假事实,以需要接受司法机关审查、资产保全等名义或事由,从而骗取相关被害人钱款。先后骗取20人共计人民币122万余元。2016年8月,上述40人从肯尼亚被押解回国。
文/记者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