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用过拼多多但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 给他10年时间,大家会看到他们厉害的地方的。”
文/巴九灵
在童话中,当钟声响起,穿着华服的公主就会瞬间被打回原形,成为满身尘土、衣衫褴褛的灰姑娘。
而现实却恰好相反。
7月26日,当纳斯达克的钟声第一次在世界的两端敲响,那个近几个月来在大众眼中颇有些灰头土脸的男人,一下子变成了“身价超越刘强东”的全国第16大富豪。
一切都好像魔法,一瞬间,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黄峥。
在这个故事里,第一个念动咒语的人,名字叫丁磊。
这两天,你可能已经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有一天,大四的黄峥在MSN上突然收到一条请教技术问题的留言,对方自称是丁磊。黄峥一开始还以为遇到了骗子。
自从这条MSN之后,黄峥再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了。
马上,他的首富胖友丁磊就为他介绍了一位“学长”——段永平。
四年后,段永平用62万美元成为第一个拍下巴菲特午餐的华人,他一共带去了6位朋友,黄峥便是其一。
那年,黄峥只有26岁。
这个生于工薪家庭的小孩坐在了巴菲特的餐桌上,成为这顿盛宴最年轻的享用者。
他绝对算得上精英。
高榕资本的张震在见到黄峥15分钟后,便拍板要投资拼多多。
张震是投资拼多多的最大赢家,根据微信公号左林右狸的报道:“高榕资本对外披露,除了拼多多,高榕在黄峥其它项目上投资累计近5000万美金,根据拼多多上市首日估值来看,高榕能挣回25亿美金,50倍以上的回报。”
张震在投资了黄峥以后,非常兴奋地和商业作家李志刚说:我在A轮投了一个牛叉创业者,你帮我瞧瞧。
李志刚和黄峥聊了四五个小时后的结论是:
“我后来告诉很多人,这是一个百亿美元胚子。”
这好像是资本大佬们对黄峥的共识,但黄峥看上去并不符合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创业者的样子”。
第一,根据拼多多内部员工所说,黄峥基本不管业务,也很少开会。
第二,黄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或者说,他并不是一个擅长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人。
今年6月19日,拼多多接连被爆出“假货横行”“涉黄涉暴力且违法商品售”“遭遇多家商户维权”等舆论丑闻时,拼多多才在创业3年以来,首次正式召开媒体沟通会进行回应。
在这次沟通会上,黄峥表示,拼多多的公共沟通像是鸵鸟,而这几乎都归咎于他本人的性格和特点。
黄峥的老师段永平也不喜欢接受媒体的采访,他还曾经发誓再也不接受非视频采访,但却一直保持着更新博客的习惯。
黄峥曾经开了一个个人微信公众号,在开号第一篇文章中,他说:
和大家介绍我的经历和交流对问题的看法不免会重复,所以我想我的一些经历、思考写下来,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同时也是给自己的一个记录。
曾经就有人说,你和黄峥对话不容易,一般人说的是1234,他则直接从1跳到4,因为他思维快、看事深,所以普通人想要跟上会比较吃力。
所以看黄峥的文章并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次拼多多上市时,他的微信文章并没有像当年张小龙的饭否那样传得满天飞。他的文章中充满了许多复杂的思辨,包括对于哲学、科学、经济学等等。
张震说,
Sharp跟聪明不一样,聪明只是一种学习能力,而Sharp是一种出色的判断力,是能够透过纷繁的表象数据,一针见血地看到里面最核心本质的能力。
而在他们看来,黄峥无疑拥有这样的能力。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我们想要尝试去去理解黄峥的时候,这之间存在一道鸿沟。
我想用一种更通俗的方式了解黄峥,最终找到了他的偶像。
据黄峥所说,他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另一个是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
李光耀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全部的人生和政治哲学就是:
你希望这个世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清这个世界事实上是怎样的,并在接受这样的事实的前提下努力去做一点事情。
黄峥所践行的,则是“本分”二字。他在致股东书中还非常详细地阐述了“本分”作为拼多多价值观的五层意思。但更具参考意义的其实是《财经》(博客,微博)在采访黄峥时的这段对话:
《财经》:一个价值观是本分的公司为什么会被微信封1000次?
黄峥:本分是在你的位置上应该干什么事。我们希望消费者做更多营销活动,对一个商业组织而言,这是他的本分。剩下的更多是如何把握营销触达的界限问题。
黄峥的“本分”二字,其实来源于他的老师段永平。
不论是三十年前在制造业创造奇迹的段永平,还是如今搅乱互联网的黄峥,他们都有和同行人(企业家/创业者)不太相同的气质,他们从不会言必称“世界”或者“天下”,他们好像没什么“改变时代”的梦想,或者做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这让明明是精英背景的他们身上,却长出一种草莽气质。
所以一开始大家说拼多多最多的一点就是“消费降级”。套句流行语:这都到了8102年,你们怎么还在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
他究竟是接受了“五环外”的事实,还是他接受了“五环内”和“五环外”并存的事实,这是两件事。
就像他把拼多多做成什么样,和他愿不愿意去努力做一下拼多多,是两件事。
段永平说,要先做对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对。他教育黄峥,要本分,要平常心,要胸无大志。
所以黄峥说,我要努力做同一代人里最靠谱的一位。
现实主义者在中国文化里并不是一群受欢迎的对象。我们更喜欢那些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总是喜欢李白多于杜甫,总是喜欢看“小目标1个亿”而不喜欢读段永平的博客,喜欢聪明的人而不是sharp的人。
我还是有点佩服黄峥的,他的拼多多目前看上去很有些脏乱差的意味,但是那里面的确有一个更符合事实的世界。
关键就看黄峥,之后究竟做什么样的努力。
黄峥的第二个偶像是富兰克林。
他说富兰克林承包的是他除了拼多多之外的梦想,希望有在未来,自己能转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
“像富兰克林一样,做到40岁以后就不参与商业了,参与科研发明了避雷针,我觉得非营利性的全心全意的科研工作对人类的贡献会更大。”
黄峥生于1980年,按照杭州人计算岁数的方法,明年他就满40岁了。
钟声响起的时候,主角究竟会走进世界的中央,还是退去一身光鲜消失在黑暗中。
故事还没讲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