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午时已过,中国没同意,史上最大芯片并购案黄了!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0:48:1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午时已过,中国尚未宣布是否批准交易,意味着这桩历时19个月、总额440亿美元、2大芯片巨头参与、经过9个国家监管审核的全球半导体并购大案,彻底凉了。 吃瓜的你可能不太明白,一家美国公司对一家荷兰公司的
午时已过,中国尚未宣布是否批准交易,意味着这桩历时19个月、总额440亿美元、2大芯片巨头参与、经过9个国家监管审核的全球半导体并购大案,彻底凉了。

吃瓜的你可能不太明白,一家美国公司对一家荷兰公司的收购,为什么最后黄在了中国?


午时已过,中国没同意,史上最大芯片并购案黄了! 【香港商报网讯】美国东部时间7月25日23:59,中国北京时间7月26日11:59。

是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否批准高通收购恩智浦(NXP)半导体的交易的最后时限。

全世界都在等中国的官方消息,然而一遍遍刷新,最后依旧什么也没有。

如今,午时已过,中国尚未宣布是否批准交易,意味着这桩历时19个月、总额440亿美元、2大芯片巨头参与、经过9个国家监管审核的全球半导体并购大案,彻底凉了。

吃瓜的你可能不太明白,一家美国公司对一家荷兰公司的收购,为什么最后黄在了中国?

事情需要从19个月前讲起。

事件:豪门嫁娶,强强联合

首先介绍下两位当事主角。


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1985年创办,芯片销量超过75亿颗,中国手机厂商的好朋友,是全球最成功的半导体企业之一,同时在移动通信领域近乎垄断性地位,在智能手机时代简直 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1985年创办,芯片销量超过75亿颗,中国手机厂商的好朋友,是全球最成功的半导体企业之一,同时在移动通信领域近乎垄断性地位,在智能手机时代简直"躺着赚钱",而且面向AI和物联网趋势,也怀抱壮志雄心,巅峰市值已达1000亿美元。


荷兰恩智浦公司,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2005年正式从飞利浦集团分拆,全球前十的半导体大厂,在汽车、家居等场景应用中都地位不凡,身价一度超过400亿美元。 荷兰恩智浦公司,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2005年正式从飞利浦集团分拆,全球前十的半导体大厂,在汽车、家居等场景应用中都地位不凡,身价一度超过400亿美元。

所以两位主角寻求在一起,原因并不难猜。


你风华正茂势头汹涌,我有名门又有本钱,只要在一起,绝不会止于1+1。此项收购一旦成功,会很有助于为安卓和苹果手机提供芯片的高通公司将业务扩展至汽车芯片等新市场领域,使其业务范围更为多元化。 你风华正茂势头汹涌,我有名门又有本钱,只要在一起,绝不会止于1+1。此项收购一旦成功,会很有助于为安卓和苹果手机提供芯片的高通公司将业务扩展至汽车芯片等新市场领域,使其业务范围更为多元化。

正如歌曲唱的那样: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高通和恩智浦要在一起,得寻求9位证婚人同意。

没错,因为寡头并购,关乎市场竞争,这二位的并购要征得主要市场国家的监管部门同意,而且是全部都要say yes。这9国主要有美国、欧盟、中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

关键:9国放行 只待中国

于是,这场靠诚心诚意打动恩智浦股东和各国监管的努力,正式开始。

高通先是提高了收购价格,把聘礼从380亿美元提高到了440亿美元,其中还未计算将会一并埋单的100多亿美元恩智浦债务。

而一旦收购案完成,这肯定也是载入历史性的第一大半导体并购案。

无论是礼金还是历史意义,高通都展现得清清楚楚。

其后,高通还通过了对垄断最挑剔的欧盟的反垄断调查。

高通承诺,在未来8年内继续对外提供恩智浦的MIFARE技术和商标授权,授权条款至少不会比目前的差。

另外,欧盟之前,高通还先后搞定了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和俄罗斯等,甚至护犊子三星心切的韩国,也通过了。

于是最后也最关键的一票,握在了中国手中。

中国说yes,整件事情就yes;中国说No,整件事情就No。

相当于一票否决。

商务部:交易涉及反垄断 与贸易摩擦无关

商务部于2018年7月26日15:00召开7月第4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将对外发布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情况,并现场回答媒体提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高通收购失败时表示,高通和恩智浦的交易涉及反垄断,与贸易摩擦无关。

插曲:博通1300亿美元抢婚
让高通头疼的是,在艰难申请各国和地区同意收购的同时,他们遭到了来自博通略显恶意的收购提议。 让高通头疼的是,在艰难申请各国和地区同意收购的同时,他们遭到了来自博通略显恶意的收购提议。

不过不是抢购恩智浦,而是想直接让高通入赘。

这户半导体巨头背景相对复杂,中文叫博通,英文名Broadcom,身是美国身,但由于2016年被新加坡安高华(Avago)收购,所以心更多被算为新加坡心,或者可以说就是新加坡公司吧。

博通家底虽然没有高通强,但也位列全球半导体前十。在2017年11月,高通正在各国游说表诚心之际,博通忽然宣布要作价1300亿美元收购高通。

跟抢婚戏码一样,博通和高通经历了多轮出价、董事会人选争夺,看得全世界目瞪狗呆。为了符合特朗普的"民族主义"作风,新加坡公司博通甚至表示可以马上将总部搬到美国。

然而特朗普还是拒绝了,理由是:博通并购高通可能妨碍美国国家安全。"

万万没想到,这时候中美关系随贸易纠纷,风云大变。

中国说"不",高通与恩智浦为何不私奔?

根据中国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很明显,这两条高通和恩智浦都中。特别是高通,2017年财年的223亿美元营收中,65%--2/3来自中国市场。

显然,高通不敢任性,要知道,这家公司不公平的收费模式致使国家发改委在2015年宣布对其进行61亿元的罚款,成为中国最大的反垄断罚单。

只要中国同意,高通就能在2018年4月25日正式迎娶恩智浦。

无奈高通祖国美利坚和特朗普,跟中国搞起了贸易纠纷。


尤其是今年的4月16日,这个节点非常关键,当晚,美国传来消息,因违反美国政府的制裁禁令,美国商务部已经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公司出售零部件产品,期限7年。 尤其是今年的4月16日,这个节点非常关键,当晚,美国传来消息,因违反美国政府的制裁禁令,美国商务部已经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公司出售零部件产品,期限7年。

芯片啥的统统不给供应、不给用,中兴直接处于"休克"状态。

随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在中兴事件解决前,高通恩智浦结婚证是领不到了。

所以领证之日,先被推到了5月25日,其后又被推到了7月20日,最终被定到了北京时间7月26日。

而且高通那边明确表示:将不会再继续推迟收购时间了。7月26日11:59之前北京通过,我们就把婚结了,北京不通过,那就不再耗费精力和时间了。

眼看中国一直没松口,高通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今日凌晨表示,我们打算在今天协议到期之时终止收购恩智浦的协议,静观任何新的重要进展。

高通+恩智浦,就这样黄了。

代价:20亿美元分手费

现在结果已出,中国没同意,一桩持久并购案也就宣告结束。

高通的算盘也完全落空。

如果这笔收购成功,那么意味着高通将跻身全球前三大半导体厂商,仅次于三星和英特尔。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也算体面人,如收购之初说的那样,高通支付给恩智浦20亿美元的费用,作为收购不成功的补偿。


午时已过,中国没同意,史上最大芯片并购案黄了! 今天凌晨(美股周三盘后),高通发布了2018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营收56亿美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12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发财报的时候,又重新提起了这件事:如果今天过完还没有搞定,就不买了。当然,不买就要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的分手费。

目前尚不排除中国监管机构随后批准,且高通重启收购恩智浦交易的可能性。但高通公司一位负责人此前说:"放弃之后,不能再重新(启动)并购,因为合同约定一旦触发,就不可逆了。"

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旭曾在《财新网》撰文表示,过去十年间,商务部反垄断局累计附条件批准了36件经营者集中按键,只禁止了2个跨国并购计划--2009年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以及2014年禁止马士基、地中海航运和达飞三家航运企业设立网络中心。而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此前撰文表示,如果高通同恩智浦的交易以失败告终,将充分说明中美贸易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格局:全球芯片巨头推陈出新 中国奋起直追
长期以来,芯片巨头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品和市场差异化明显。而新一波的科技浪潮已然让巨头们坐不住,纷纷合纵连横,打造新的路线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芯片巨头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品和市场差异化明显。而新一波的科技浪潮已然让巨头们坐不住,纷纷合纵连横,打造新的路线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早前研究机构IC Insights公布的全球前二十大芯片企业预估营收排名,其中美国有八家半导体企业入榜,日本、欧洲与中国台湾各有三家。英特尔2016年预估营收563.13亿美元,稳居半导体业龙头;三星营收预估至435.35亿美元排名第二;晶圆代工厂台积电预估营收为293.24亿美元居第三名;高通(Qualcomm) 154.36亿美元位居第四。

与此同时,中兴事件的爆发可谓唤醒了中国这只"沉睡的狮子"。


午时已过,中国没同意,史上最大芯片并购案黄了! 中国科技界苦"无芯"久矣,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高达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约合17561亿元),同比增长14.6%,而同期中国的原油进口总额仅约为1500亿美元,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目前,中国的"造芯运动"如火如荼,阿里巴巴收购中天微,投资寒武纪,推出旗下达摩院神经网络芯Ali-NPU;百度推出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称其为迄今为止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华为的麒麟芯片一直备受关注,还于近日被曝出神秘的""达芬奇计划",准备在芯片领域大显身手;还有云知声、深鉴科技、Rokid等创业公司纷纷抢滩AI芯片市场。

且看全球芯片格局风云变幻。

文章综合自“量子位、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网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圈那些事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