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是古人,也还是有讲究的,大话不能随便说,自己比较个标杆也得差不多,不能顺口开河。
可是,如今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为了上市,却纷纷攀上了亚马逊这门亲戚。不管是已经上市的京东,还是刚刚上市的小米,或者即将上市的美团,都自比中国版的亚马逊,甚至都会让人感觉自己比真正的亚马逊还要牛逼哄哄。
亚马逊是肯定是有一把刷子,否则人家的股价不可能这么高。更厉害的是,亚马逊是不怎么赢利的,但就是有那么多人非觉得亚马逊未来会赚大钱,所以拼命炒作股价。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这些上市公司之所以都讲亚马逊拉来对比,显然也是因为自己也不挣钱,但还得让别人感觉自己很能赚钱的样子。
据媒体说,在王兴心目中,美团的假想敌却是亚马逊。在他眼中,亚马逊和淘宝都是实物电商平台,而美团的未来是服务电商平台,“哪种电商平台能够拥有上百万甚至数十亿的交易呢?”
这样讲的理由,其实无非就是,这些公司都学习亚马逊的市场战略,所谓的“扩张优先”策略。1997年,亚马逊上市前夕贝索斯就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提出了要坚持“长期至上”,“扩张优先”正是亚马逊以长期结果为导向而不是短期利润作出的决策。
简单说,就是先玩命的投资扩张,用不挣钱来争夺市场,灭掉对手的竞争力,力图将来达到垄断地位之后收取超额利润,这样的套路在几千年来都在商业市场上演着,但却只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被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这些拿亚马逊不挣钱却值钱来提升自己身价的,可能忘记了,人家亚马逊是在美国,其电商业务即便不盈利,却几乎处在垄断的地位,中国的京东、美团、小米却都不是行业垄断者,甚至都不是领先者,无法与亚马逊的市场地位相提并论。
在亚马逊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亚马逊已经不只是做零售平台,也拥有了世界最大的云服务平台AWS,世界最大的电子书软硬件内容一体化平台Kindle,世界最大的智能音箱Echo服务平台以及FireTV智能电视内容平台……这些菜是这两年亚马逊高估值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其能烧钱占市场。中国这些亚马逊的信徒们,有一家可以有这样的科技成果吗?
我们拿美团为例,同样是在用利润换规模,但这种战略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在上海,与滴滴的打车之战铩羽而归,饿了么投入了几个亿就在好几个城市让美团外卖下不来台,也就是说,即便在美团核心的业务领域,其所谓的领先优势也难以稳固,消费者的忠诚度很差,这种靠损害利润换取的规模江山非常之脆弱,根本无法与亚马逊相比。
公允的说,即便亚马逊有很多科技方面的成果,其股价也是虚高的,之所以不断上涨,其实很大程度是得益于阿里巴巴在美国的上市。作为心理不那么干净的美国投资行业,他们是不太甘心阿里巴巴的股价超越同行亚马逊的,所以,阿里巴巴的高增长刺激了美国投资界都亚马逊的变态一样的看多,也正是为了为看多亚马逊找个理由,才宣称规模比利润重要。这种思路只适用于美国企业,或者亚马逊一家,京东在美国的市值就一直起不来,也侧面说明了,美国投资界的双重标准。
中国几家互联网公司,为了自己的价值,拼命的把自己想亚马逊靠拢,这种思路也只有在媒体上喊喊行得通,真正的投资行业老司机是不会认同的。可怜了亚马逊,在中国成为了被黑的最惨的企业,成为了大家可以肆意垫背的屁股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