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新机发售的数量以及曾经百试不爽的机海战术,已难以刺激消费者热情,而从发布会现场的热闹走入市场检验,往往是对手机厂商的终极考验。
如今,发售仅十天的FindX从开售时的抢售一空走入了口碑收割的高峰期,算得上是行业饱和困境下不小的惊喜。
在7月13日首销当天,Find X在京东平台仅47秒变销售破万台,15分钟销售额破亿;仅销售2小时便拿下天猫、苏宁平台的全价位段手机单品销量 销售额的“双料冠军”。在OPPO持续深耕的线下公开渠道,更是出现粉丝排队抢购的火热景象。
如今,经历数波抢购,FindX在京东平台更呈现了99%的好评,一边倒的的良好用户口碑集中于前后无开孔的设计美感和被双轨潜望式摄像头惊艳上。
高端理想与八年隐忍
从2011年全面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到今天OPPO已经稳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头部,据IDC 2017年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场中,OPPO市场份额7.6%,全球第四,出货量1.118亿部,相比2016年提升了12%。
可以说八年之间OPPO的崛起,主要取决于其对于产品的精准把控,其中R系列功不可没。前不久发布的R15在多家中国电商平台销量和销售额名列前茅,而Counterpoint数据、Strategy Analytics数据分别显示,OPPO R9、R9s相继成为2016年中国内地最为畅销的手机产品、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最为畅销的安卓手机。
正因如此,OPPO的高端理想似乎被行业忽略,但实际上OPPO骨子里一直充盈着发力高端的信心和决心。在其发力智能手机第一年,OPPO就发布了第一款Find系列手机,并由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代言。当时Find系列的定位就非常清晰,以科技感、设计力赋能,打造一款让人惊艳的高端旗舰。而第一代Find与之后的Find系列继任者也正是这样做的:从第一代尝试侧滑,到Finder的全球最薄,再到Find 5的息屏美学以及国产首尝1080P全高清屏幕,还有Find 7搭载的VOOC闪充,每一代Find都在以探索为基因,尝试着时下最尖端的手机科技。
而与很多厂商不同的是,OPPO的高端发力有着强烈的中式哲学,用一句话说就是“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从战术上重视敌人”,换句话说,凡是立志于引领行业的厂商都要对高端市场有必争之理想,但落于现实之中,最忌讳操之过急与脱离实务。而OPPO这八年之间,却是一步步在顺应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节拍步步为营,为一款销量与口碑齐声的高端旗舰奠定基础。
合“时”与合“适”
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逐步上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主流消费力仍沉淀于金字塔底端,用户购机消费力也体现出逐步爬坡的过程。
截止2012年Q4,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虽然已经较上年同期增长72.7%,但依旧与国内人口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这广阔的用户市场分布于一二线之外的中下层市场。这时,与大多数厂商的一二线厮杀不同,OPPO锁定了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从线下市场出发,在全国构建了多如毛细血管一般的线下渠道。这种线下渠道铺设正是OPPO尊重市场发展的显著表现,一方面,OPPO的品牌可以迅速获得认知,另一方面,OPPO也以线下直观的产品体验,以及更加见得着的售后服务俘获了目标消费人群。
构建“认知度”与“口碑”是国产手机不可跳跃的两个必经阶段。而OPPO在这一方面显然与很多国产手机厂商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在互联网普及风暴之中,很多厂商乘“风”而起,认为性价比就是俘获口碑的金子定律,这早就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参数比拼热。但对于OPPO而言,则是聚焦于用户重度需求的深化挖掘,在年轻消费者最为看重的拍照、续航等方面聚焦,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多个行业壁垒的精品专利包,例如闪充、旋转摄像头、激光对焦技术、微电机多轴防抖技术及影像等。
今日头条刚刚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十分有趣,该报告显示出了OPPO潜心追求极致产品,却在粉丝经济上“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据今日头条数据,OPPO粉丝群体对于产品实际购买上最为支持,三成以上粉丝本身购买OPPO产品,比例高居榜首,甚至高过了苹果的果粉名列所有用户中的第一位。这个数据充分体现了OPPO自身用户对OPPO品牌的高度认同,也证明了OPPO在产品战略上的成功。
不急于求成,在“合时”的时候,做一款“合适”的产品——坚持本心,更多的从消费者使用场景和习惯出发,从性能、稳定性、功耗多个方面考虑,做出一个最佳的选择——构建了OPPO如今头部厂商的地位。正因如此,OPPO得以成为如今“T型”结构中少有的幸存者,拥有了发力高端的时间窗口,更锻造了其发力高端市场的技术沉淀和深厚的用户口碑。可以说,对于Find系列的等待,正是OPPO在等待自己与市场的成熟。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6年的217657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人民币,十年时间里中国GDP提高了300%,而在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首次超过80万亿,这次发力高端的“时”已具备,OPPO才推出了Find X这款“合适”的高端旗舰。
对于极致产品的OPPO式理解
十年之中,国内市场经历了疯狂的增长与饱和的颓势,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为何同样的市场背景之下,不同厂商却走入了不同的方向?实际上,时势之上,还有一个如何坚守本心的问题。这也是OPPO最常提到的,与很多厂商的机海战略不同,OPPO的打造精品的策略将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匹配做得最为透彻。
而这也是造就Find X成功的另一个根本,就是OPPO一直以来差异化的产品观。OPPO高层曾对外提过,“作为一个特别“务实”的厂商,但其实OPPO一直都是一个特别用户导向的公司,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怎样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最好的产品体验,我们所说的体验不完全是所谓参数带来的,因为在OPPO配置参数反而是我们最不太在乎的。”
实际上,参数比拼作为互联网手机时代带来的行业现象,基本已经执掌了手机行业的江山,唯独OPPO对于参数的比拼较为冷淡。实际上,参数能带给用户的大多停留于心理诉求上的满足,而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能受益多少尚不可知。近些年来,CPU从四核走入八核,屏幕分辨率由720p升级到4K,但用户换机热情依旧不高,换机周期目前已经长达二十二个月,这证明了简单地堆砌参数并不是激发消费者热情的根本。
而Find X之所以可以打破这种消费者冷淡,实际上也归因于OPPO在产品思考上的差异化——不浮于表面,回归到根本问题。因此Find X得以跳脱出行业一直在追求的屏占比问题,直接以双轨潜望式结构,达成了前后均无开孔的设计,这种视觉上和手感上的冲击远高于单纯的屏占比数字本身,而又事实上达成了当前全球最高的手机屏占比93.8%。
OPPOFind系列上坚持的“探索”基因,也让Find X在技术实力上差异于竞争对手。从今日头条的数据上,在31个超过五百万关注的功能中,OPPO占据8个,成为手机行业手机特性最显著的手机厂商,而且前六名中最受关注的技术功能中OPPO居然占到了一半,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数据,其中3D结构光、VOOC闪充、曲面全景屏甚至就连OPPO的不同配色都获得了较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据GfK中国零售监测数据来看,Q1中国智能手机零售量下降6%至1.05亿部,但中国市场整体零售额却同比增长15%,达到了401亿美元。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中高端市场将成为未来手机市场的必争阵地,而对于“潜望”多年的OPPO来说,也将有更多成长空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