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祖爽
滴滴仍在为上市铺垫忙碌着。7月17日,有消息称滴滴出行将分拆其车服(汽车服务平台)业务,而这次分拆是为滴滴的上市计划做准备。有媒体报道称,滴滴车服准备以约3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融资10亿-15亿美元。软银是意向投资者之一。不过,最终方案尚未完全敲定。中国商报记者就此消息向滴滴方面求证,对方却表示目前不予置评。
就在同一天,滴滴出行宣布与在线旅行及周边服务平台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滴滴也获得了来自Booking Holdings 5亿美元战略投资。通过此次合作,Booking Holdings 旗下的APP将为用户提供滴滴叫车服务接口。
今年4月16日,滴滴快捷出行事业群负责人陈汀发布内部公开信,宣布新的组织调整,称将成立汽车服务平台,该平台下设加油业务、汽车开放平台、维保业务、分时租赁业务、业务发展部、产品技术部、平台运营部、市场部、市场部等九个部门。在内部信中,陈汀表示,三年来,滴滴已经建成了涵盖汽车租售、加油、维保、分时租赁等在内的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年化交易额逾370亿元,覆盖2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合作伙伴和渠道商,并在今年年底向900亿元年化交易额的目标继续前进。
有业内人士认为,滴滴车服的分拆是在为其IPO计划做准备,将亏损业务和与主营业务相关弱的业务进行剥离。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滴滴此时分拆车服业务不排除是考虑先将子业务IPO,以减轻一定的资金压力。未来车服业务或许将先引入战略投资者然后再选择美国或中国香港地区IPO。“因为滴滴规模过于庞大,分拆上市或者分拆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上市会缓解自己IPO的压力。”沈萌表示。
而除此之外,沈萌表示,滴滴此前将专车业务独立或也是在为上市铺路。今年6月,滴滴专车宣布品牌和服务全新升级,正式启用“礼橙专车”为新的品牌名称,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标识。除了滴滴主APP入口之外,礼橙专车还将开发独立的APP。有业内人士认为,滴滴此行的战略意义明显是为了做大专车细分市场从而实现盈利的目标。专车主打中高端消费人群,一旦品牌独立,给予更多的服务赋能,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可能帮助滴滴实现盈利。
事实上,滴滴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此前有知情人士称,滴滴可能将放缓融资计划,并考虑在明年下半年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独角兽指数,蚂蚁金服以4000亿元以上的估值位列第一,滴滴出行、小米以3000亿元以上的估值并列第二,在我国排名前三的未上市独角兽中,只有滴滴尚未明确上市进程,滴滴的老对手美团也于近期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在互联网公司上市潮的背景下,滴滴的上市之路却仍不明朗。
对此,沈萌表示,滴滴推迟IPO应该是看到目前IPO市场不佳、CDR或不了了之,特别是小米的IPO不理想。而且滴滴至今未曾有经营性盈利,会对估值产生更大的压力。有数据显示,滴滴出行2017年GMV(交易总额)达到250亿-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亿-4亿美元;今年3月初,滴滴预计今年的主营业务将实现盈利,净利润有希望接近10亿美元,公司整体“微赚钱”。不过,该数据并未得到滴滴方面的官方证实。
在主营业务亏损的情况下,滴滴也试图通过积极布局金融服务来寻找突破口。滴滴金融布局早在2015年就已经展开,最早推出的是保险服务,今年2月“滴滴金融”正式被划归成了事业部,2017年滴滴还通过收购方式拿到了支付牌照。不过,这也不代表滴滴很差钱。资料显示,滴滴最近一次融资是在2017年12月,融资规模超过40亿美元。综合滴滴的发展历程看,从成立至今滴滴已完成了八轮融资,规模超过200亿美元。
除此之外,一位接近滴滴内部的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推迟上市或许也是受到了滴滴负面频发,有关部门整治网约车的影响。自“郑州空姐案”后,关于网约车安全等问题不断被曝光,滴滴顺风车业务一度被关停整顿,也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管理问题,这些或对滴滴IPO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