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富士康为何要在印度建厂?除了人力还有此原因-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0:19:1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期据外媒可靠消息称,郭台铭将计划下月前往印度,届时可能签订正式协议,富士康印度工厂或有望在8月举行动工仪式。如此看来,富士康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设立工厂的计划似乎要变成现实了,显然这是富士康努力寻

近期据外媒可靠消息称,郭台铭将计划下月前往印度,届时可能签订正式协议,富士康印度工厂或有望在8月举行动工仪式。

如此看来,富士康在印度投资50亿美元设立工厂的计划似乎要变成现实了,显然这是富士康努力寻求更低成本的人工以及土地,同时这也说明了在现阶段,自动化制造依然难以取代人工。(《富士康8月印度建厂:寻求更廉价劳动力》)


鸿海集团全球化建厂布局 鸿海集团全球化建厂布局

为什么偏偏是印度?

回顾一下鸿海集团近期的建厂选址,我们就不难理解郭台铭选择在印建厂的目的有二:一是基于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另外就是要将夏普电视、甚至是夏普手机打入印度市场。

(《2018年郭台铭要背千亿人民币的锅 咋翻身?》)

可能有人会问,自动化生产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吗?为什么偏偏要去相对落后的印度去发展?

·“卫星企业”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 难于上青天

对于富士康来说,我们除了看到它拥有数十万夜以继日不断劳作的工人之外,也应看到撑起这家巨型制造帝国需要依托的大量中小型“卫星企业”。对于这些小企业来说,推进自动化进程所需要的巨额成本显然是难以承受的。正所谓“船小好调头”,推进自动化制造恰恰难以让它们迅速摊销成本,并且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内,很难消化这些成本而赚取利润。
图源:成都搜索网 图源:成都搜索网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富士康一面大力推进自动化制造,另一面却积极向印度市场拓展获取更廉价的人工成本。虽然自动化生产一定会是富士康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现阶段,潜心研究自动化技术节省人力成本所带来的长期受益,远远没有直接向印度政府递上橄榄枝寻求廉价劳动力来得“实在”。开拓印度市场,在短期内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来钱”的机会。

·鸿海集团认准印度这块充满潜力的市场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近13亿人口中有65%——也就是8亿人口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得益于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不断释放的活力,印度制造、IT服务外包、印度互联网成为最直接、并持续雇佣年轻人的朝阳产业。雇佣率的提升,意味着这些拥有稳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购买力人群开始步入城市,产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也由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图源:新浪新闻 图源:新浪新闻

所以,印度制造的崛起是最为直接的红利之一,把时间维度放长远,在经济高速发展、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的情况下,8亿印度年轻人都具备成为有一定购买力“新中产阶级”的巨大潜力。这样一个规模持续扩大的“金矿”,郭台铭当然不会放过。

富士康可以利用印度低廉的人力成本继续以代工形式为苹果或者印度本土品牌生产零件、组装产品,为自己谋利;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印度政府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这无疑是双赢态势。先借建厂之由“蛰伏”于此,赢得印度政府“信任”;随后伺机扩张势力,并借鉴在北美市场的经验和上下游优势,最终将夏普电视、甚至是夏普手机推向印度市场,大捞一笔。

鸿海帝国究竟能不能摆脱“代工帝国” 完成战略转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同样如此——一家没有战略的企业,不可能做到基业长青。郭台铭现在无疑在下一步大棋,想要彻底摆脱“代工之王”的帽子。代工利润率的不断下滑,鞭策着鸿海集团必须要做出改变——不改变,则死亡。而要想转变,就势必要从整个产业的上下游进行突破。


微笑曲线(图源:百度百科) 微笑曲线(图源:百度百科)

郭台铭先是在前年收购了夏普,选择做自有品牌以稳住下游产业链,占据一端;在未来的2020年,美国、中国、印度三地工厂将正式投产,进而再向产业链的上游渗透,占据“微笑曲线”另一端。只是,拥有这套清晰思路的鸿海帝国能否在郭台铭的带领下实现转型升级?我认为靠谱。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