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回归初心:突出权威性和科学性-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0:09:5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STRONG> 《条例》修订的通知发出后,《中国科学报》记者与研究人员交流时发现,他们谈论最多的修订内容有4处:推荐制改为提名制;奖励对象由“公民”调整为“个人”;科技进步奖不再设立领域方向,只设定

STRONG>

《条例》修订的通知发出后,《中国科学报》记者与研究人员交流时发现,他们谈论最多的修订内容有4处:推荐制改为提名制;奖励对象由“公民”调整为“个人”;科技进步奖不再设立领域方向,只设定原则性标准;科技部之外的其他部门、省级以下政府所属部门不得设立由财政出资的科学技术奖,但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

他们同时表示,此次国家科技奖励政策的调整有助于让科技奖励回归初心。

“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是一大进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研究所所长表示,“诺贝尔奖就采用提名制,这种改进应该有与国际接轨的含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军认为,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更符合科学规律,意味着申报奖项受到的限制更少,申报渠道会更加通畅。而之前的推荐制行政化色彩很浓,主要由部门控制。

关于“科技部之外的其他部门、省级以下政府所属部门不得设立财政出资的科学技术奖”,李小军认为,这也是弱化行政色彩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社会力量设奖,将使社会对科研成果的认可度更高,同时会弱化获奖与待遇挂钩,也更加凸显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权威性。

更具包容性和科学性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李国红认为,奖励对象由“公民”调整为“个人”,使外国人有了获得中国国家科技奖励的机会,旨在鼓励外国人在中国作出科技贡献,体现了国家的胸怀和包容性。

不过,对于此项改动,也有研究人员表示出担心。但李国红认为,外国科学家申请中国国家科技奖,只要科研成果是在中国做出来的就无妨,许多国家都奖励其他国家科学家在本土作出的科学贡献。

对于“科技进步奖不再设立领域方向,只设定原则性标准”,有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另一种进步。因为不同学科的发展、所处境况不一样,不会在同一时期出现同样精彩的成果。这一调整无疑使得科技进步奖更具科学性。

执行程序、有待细化

不过,对于部分《条例》内容,研究人员也有一些疑问。“哪些人、哪些组织机构有提名权?提名人应该负怎样的责任?希望提名资格认定、管理规定也能公开征求意见。”李小军说。

“多年来,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基本由大同行,而非小同行组成。大同行因不真正了解或理解一些研究成果,只能通过送审的材料或其他评委的介绍进行科学上的价值判断,真实性难以保障,有时甚至凭感觉进行判断。如此一来,在成果评审中,谁认识的评委多,获奖的可能性就会更高,而非成果的真正价值胜出。这是以往存在获奖成果不能让同行折服现象的原因。”李小军说。

他建议,评审领域可考虑细分,因为科学发展的领域分工已越来越细。

此外,有研究人员认为,此次送审的《条例》罚则太多,意义不大。出台过多的罚则,可能就无法称其为科技奖励政策了。奖励的评审仅需一条:把不够奖励资格的人或项目剔除就行了。

还有研究人员认为,奖励力度可以更大,但需要淡化奖励之后的影响。唯此,方可让奖励回归初心。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