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难打,最直接的原因是个别地方开始执行为期半年的“非法客运专项整治活动”。
此前,北京市发布的新规指明,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或者组织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的,由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扣押车辆,并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管理规定处以罚款,该规定于7月1日正式实施。
在该行动之下,滴滴、易到等网约车平台的运力也受到一定影响。大量网友发现,通过滴滴平台叫车发现,快车、优享等业务皆需要排队等待十几人、几十人;更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排队等待上百人的截图。
“逮着了就罚一万多,这得干多少天才能拉回来。”在新规下,有不合规的司机表示难以承受处罚 。
而在面对“为何不去考证”的问题,许多司机表示考证也不好考,而且将车辆改为营运车辆,意味着将被强制8年报废,太不划算。
所以严格的监管力度下,司机们大多选择停止接单,躲避风头。而对于乘客来说,这导致原本就供不应求的出行市场变得雪上加霜。
总之,全国各地对网约车的监管都在趋严。
如果说,近两年的小改小闹是慢性损伤,那么,今年7月蓄满力量的重拳则令网约车回到了“原点”。
只是,这个原点或许并非当初的起点。被称为“灰色生存下的不安群体”的网约车司机,如今都有一种焦虑感,面临着内外部太多的规则变动,犹如达摩克斯之剑悬在头上。而对于乘客,“打车难”现象或许又将卷土重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钛客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