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志媛
最近,小米抓到了不少眼球——经历八年艰辛创业,饱受市场猜疑,最终成功在港上市。接着,小米又有了新的动作,红米Note5冲入韩国市场。
有消息称,小米将和韩国两大电信公司SK电信和韩国电信(KT)展开合作,推出定价为29.92万韩元(合265美元)的智能手机红米Note5。据悉,韩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LGUplus并未销售小米的产品,但韩国最主流的运营商都将与红米Note5展开合作。
这是小米第一次与韩国本土的电信公司展开合作,向韩国本土消费者推广自家的智能手机产品。当然,此前,小米旗下的手机也能够在韩国的一些零售商或网络零售店购买到。
说到韩国,科技优势是其最大的标签。小米勇闯韩国,是否能赢得一席之地?市场担忧一片。
首先来探究一下严峻市场形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三星在韩国市场出货了390万部手机,市场占比为65.3%;第二名是苹果,出货100万台,市场占比16.7%;第三名是LG,市场占比12.2%。
三星在韩国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另外,根据PewResearchCenter在上月发布的报告,韩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位居全球第一,达到了94%,剩下的6%是功能机用户——也是说,要靠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换来获取用户,基本上没有可能。
众多数据似乎在告诉人们,小米在韩国的未来并不明朗,但是在笔者看来,完全不用消极以待。
近两年,小米公司不断扩展国际化道路,先后进军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数据表明,小米手机已经进入了7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15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市场前5名。
事实上,对于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三星来说,它在智能手机行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三星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地位被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小米——超越。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此前发布报告称,小米在印度市场保持领先地位,2018年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为31%。
可以说,小米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存在感,并不是一个新人。
另外,在韩国,小米也已然有了自己的敲门砖:充电宝。当地市场民众对小米并不是很陌生。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韩国的聚合物移动电源市场以每年约25%的速度成长,而小米的移动电源一度占领了韩国充电宝市场的近80%。小米在韩国,已经俨然成为了移动电源的“代名词”。可以说,一款产品的火暴,直接带动了小米生态链在韩国业界受到巨大的关注。
当移动电源受到了关注以后,民众自然也会陆续关注小米的其他产品,再加上这些产品填补了韩国本土品牌中端产品的缺失,受到韩国民众的追捧和欢迎也是理所当然。
而之后,不论是红米Note5,或是其他品牌体验的增加,小米方面对于生态链的扩大,都拥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当初,为了给上市造势,在过去半年中,小米的国际化战略开始提速,比如该公司和李嘉诚旗下电信运营商合作,进入了欧洲手机市场。而现在,进军韩国对于小米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红米Note5虽然很难正面与三星硬拼,但它可以对准三星覆盖不到的那部分消费者群体,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姿态,如果能在韩国获得一定的市场,很好地存活下来,也是对全球智能手机霸主三星的一种挑战姿态。
至于未来,小米怎样在国际上立足,笔者认为,性价比这个重要的指标,不能丢。其次,技术是核心竞争点,也是把握好用户的关键因素,实践告诉我们,永远保持最领先的技术优势,创新产品,才能抓到精准客户。最后,售后配套方面也要多下功夫。例如,此前小米手机在韩国全国只有一所维修站,而三星电子在韩国一共有186个维修站,这显然是很难满足韩国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加以重视。
除此以外,小米还需要重视细节问题,比如,此前,华为、索尼等国际知名厂商的智能手机,在进入韩国市场以后,均相较全球平均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上涨,曾引发部分消费者的不满。要想获得部分消费群体的认可,切不可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