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年时间就开拓了中国三亿人的市场,还要上市,这是要创造新一代互联网公司上市神话?还是泡沫破裂前的膨胀?众口不一。
据美国IPO研究公司IPOBoutique.com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拼多多最快将于7月26日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正式挂牌交易。此前在16日,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补充文件中提到,计划首次公开募股的发行价格区间在16~19美元之间,最多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最多融资18.7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最高19美元的超额发行价计算,拼多多的市值届时将超过24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同时显示,就在今年3月,拼多多曾以125亿美元左右的估值完成一轮融资。
(历年融资表:来源丨投资界)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目前上海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商平台之一,有报道曾提到,拼多多目前的月成交额已经突破400亿,年成交额达5000亿元,日订单量已经超过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按照这种速度发展,超过淘宝也将指日可待。
因此,拼多多也被视为阿里和京东的强大竞争者。
而对于国内另一家超级互联网电商巨头——腾讯来说,它则是拼多多绝对的拥趸者。拼多多招股说明书显示,在本轮IPO后,黄峥将占股46.8%,拥有89.8%的投票权;
腾讯所占股比为17.0%,投票权为3.3%;高榕资本持股比例为9.3%,投票权为1.8%;红杉资本持股比例为6.8%,投票权为1.3%。
一年亏损5亿 八成营收打广告
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能吸引到全国近两成人口青睐,一句话总结,拼多多的营销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拼多多近六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也有媒体称拼多多是将线下十元店的模式直接搬到线上,并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尤其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上尤具吸引力,一件短袖10元,一箱抽纸12元......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也正是这样的价格,国内平均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它的用户。
那么,拼多多的东西为什么这么便宜呢?据行业相关人员介绍,拼多多的商城盈利模式抓住了用户的消费心理,主要分为团购及微分销模式。团购模式的玩法是,一件商品如果单卖售价100元,若购买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便宜一些80元也可以售卖。微分销的玩法则是利用用户成为分销商,当分销的用户购买商品,用户就能返利,依此类推获得更多客源。因此不难解释,拼多多能拥有3亿多消费者,截至2017年底在其平台上总下单数达43亿单。
即使市场占有率高,成交量大,拼多多的盈利情况并不理想。其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公司总营收为17.44亿元,毛利润为10.21亿元,净利润亏损5.3亿元;在2018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3.85亿元,毛利润达10.7亿元,净亏损2.01亿元。亏损的原因也许在于较高的销售及推广成本,招股书中提到,2017年全年,拼多多共花费13.44亿元用于销售及推广,占比总营收的77%,今年一季度则花费12.18亿元,占比88%。这就不难解释,街头巷闻、各大综艺都充斥着“拼多多”神曲。
对于拼多多这样的业绩情况,也有声音质疑,作为一家还没有扭亏为盈的企业,这么着急上市真的好吗?
被贴标签、负面缠身挑战或在上市后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宣传语也经常遭到网友调侃——“3亿人里没有我”。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拼多多、今日头条及快手被并称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三大“屌丝互联网平台”,他们分别凭借图文、视频及商品在各自的领域向不那么“高端”的用户渗透。
对于拼多多来说,一些网友认为“一分钱一分货”,拼多多售卖的产品多为劣质商品。事实上,在拼多多平台上存在很多对产品质疑的评论,类似“假货”、“质量差”,以及抱着捡漏想法“这个价格,就这样了。”的一些评论。于是,拼多多被扣上了“消费降级”、“Low”、“坑多多”等帽子。
在今年6月全国“扫黄打非”活动中,拼多多因商品存在“涉黄涉暴”等问题,被约谈整改。拼多多随即屏蔽了包含“断片酒”、“迷幻剂”等商品的搜索结果。
此外,商家聚集拼多多楼下,“反复维权”的事件也屡次发生。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些入驻平台的商家货款被拼多多冻结或者直接扣除,金额在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其中金额最高的商家,被冻结资金共计高达800万元。商家表示,拼多多以“涉嫌售假”、“涉嫌描述不符”、“虚假发货、延迟发货”等理由恶意冻结及扣款,而平台并没有对处罚原因提供明确的证据。
这些问题未曾解决,拼多多却要上市了。
虽然美股较国内,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较宽松,但对假货问题的监管却更严苛。也许拼多多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在公司上市之后。
而对于拼多多未来的憧憬,CEO黄峥表示,拼多多要实现的是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相融合的新“空间”,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
面对众人对于企业在年幼阶段就着急上市的质疑,黄峥在致股东信上解释道:我们认为拼多多的业务类型本来就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它终将走向公众,所有的成长也应该为公众所分享。我们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潜力,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的时间上市其实没实质区别。相反,在公众的监督下,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
曾有记者问拼多多CEO黄峥,创办拼多多的动力是什么?拼多多CEO黄峥说,“通俗来讲,是为了刷存在感”。也许在拼多多上市后,面对波动的股价,黄峥的存在感会变得更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陆家嘴(600663,股吧)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