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安防领域的“大佬”海康威视(002415,股吧),每年对于英伟达的需求也只有20万片。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音响可能是AI芯片最早实现落地的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 Research(以下简称Canalys)发布报告称,到今年年底,智能音响的保有量将达到1亿部,几乎是去年的2.5倍。去年,智能音响的保有量不足5000万部。未来几年,智能音响的保有量将继续增长,到2020年其保有量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2.25亿部。
云知声今年5月发布了面向物联网的AI芯片UniOne,用于在终端本地做边缘计算,可以为智能音响、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提供服务方案。出门问问发布的AI语音芯片模组“问芯”已经量产,客户可以下单购买。
出门问问的CEO李志飞认为,芯片是一个长周期产业,从概念开始,要经过系统设计、模块设计、仿真验证、线路综合、布局布线、流片生产、封装测试、驱动开发、解决方案适配等非常长的流程,芯片一旦做成很难像软件一样再做修改,必须重新设计流片,迭代周期长、成本高,而芯片本身属性是一种计算的硬件载体,不同的芯片适配不同的算法和应用场景,AI芯片一方面要有足够的算力去运行各种语音AI算法,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各种场景做大量接口的适配,同时让成本和功耗满足大规模量产的商业要求。
“能产业化且能在市场上对国外的同类产品构成竞争威胁才是一块芯片成功的标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道。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AI芯片才刚刚起步,江湖草莽,泡沫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