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集团旗下三星生物(KS:207940)与韩国监管当局的估值之争,是当前韩国证券市场最重大的一起焦点事件。
研究这一事件,有两重意义:
一个是,生物制药作为韩国下一个十年的龙头产业布局,发展过程值得早关注早布局。
另一个是,在韩国证选委(金融监督院下属专门委员会,相当于中国证监会)认定三星生物会计违规的前提下,企业与监管当局平等争论,在公正第三方与企业本身参与的条件下至今4次评议会——激烈的争论、民主的投票,这种负责与公平的经营环境值得我们借鉴。
韩国芯片产业今天取得的成绩是,是十几年前产业布局加卧薪尝胆的经营的结果。在当时,多条赛道都在起跑,比如汽车、钢铁、化工、造船等,站在今天看只有芯片成为了龙头行业。
即使在这个赛道里,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三星电子(KS:005930)和海力士,其实后面还有在韩国芯片产业协会登记的330家芯片企业在追赶。
韩国经济界普遍认为,虽然芯片产业风光无二,但已看不到再上升的空间,十年后谁主天下,现在大战已酣——目前从投资量和发展进度来看,跑在最前面的是生物制药和人工智能。
韩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定位非常明确,不与美欧日争夺新药研发,不与中国印度争夺临床,自己主打非专利保护的仿制药、类似药,专利保护的合同设计、合同生产。
它们讲求以设计、工艺为核心竞争力,在赛道上各企业进行产能产量赛跑。目前跑在前头的是赛尔群CELLTRION(KS:068270),三星生物Samsung Biologics和新罗珍SillaJen(KS:215600)。
其中,赛尔群上市10年市值增加了725倍,成为韩国证券市场第一明星股,总市值在KOSPI(主板)排第3位。
新罗珍2016年12月上市,目前市值排KOSDAQ(科技版)第二位,股价从上市时不到1万涨到现在7万多。
三星生物2016年11月10日上市,目前市值在KOSPI排第7位,股价从上市时的12万涨到现在的40万左右。
虽然三星生物后发劣势,但凭借三星集团强大实力及吸取先发经验教训,后期谁跑在前面尚不可知。
三星集团已经向三星生物及其生物类似药子公司Samsung Bioepis投入了3万亿韩元(26.8亿美元)。
预计2018年3厂投入运营后,三星生物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产能为36.2万升。第二为美国的Lonza公司,产能为26.1万升。第三为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产能24万升。
同时,韩国赛尔群Celltrion的3厂完工后,其总规模为31万升。
由于证选委的地位相当于中国证监会,这个声明一出引发市场恐慌,三星生物本身市值跌去20%不说,带动整个证券市场,特别是生物科技板块连日下跌。
但三星生物并不认可证选委的判断,马上召开记者会反击,并声称将对证选委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发起行政诉讼。
双方争论的由来在于:
三星生物制药单位Samsung Bioepis是一家由三星生物控股91.2%的企业,其中有一家占5.4%的小股东是美国Biogen公司,后者还持有“看涨期权”,有权在条件触发时将持股增至50%。
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Samsung Bioepis的市场价值因其在欧洲和韩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畅销而飙升。
由此小股东Biogen表示,它可以行使其看涨期权,将持股比例提高到50%-1股。
于是三星生物在财务上将Samsung Bioepis从一家子公司变更为关联公司,同时把该公司的价值从账面价值调整为评估价值。
由于这个变更使得三星生物的利润陡增1.9万亿韩元(17.7亿美元),而这又刚好与公司上市有关,争论的焦点便产生于此:证选委认为三星生物夸大其所持三星Bioepis股份的价值,将后者变更为了一家‘关联公司’,以便利用三星Bioepis的市值而不是账面价值来评估它持有的股份,而这违反了会计法。
而三星生物方面认为,在变更前咨询了韩国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且在2016年发布的公司年报,获得了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估值和利润调整的批准。
从4月底到现在2个半月的时间,双方进行了马拉松式的攻防战。
由金融委员会牵头,组织有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等组成的独立第三方专家团审议双方的意见,审议方式以双方辩论,参加委员审议后投票表决的方式做出会议结论。
到7月4日召开第4次审议会为止,每次专家投票都意见差异很大,以第三次会议的结果为例,证选委4票对三星生物3票。
预计本月18日召开第5次会议,也可能是最终结论会出现,这期间的攻防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注解:证选委,全称证券选物委员会,选物是英语OPTION的韩语翻译,如果从我们的语言习惯来讲应该翻译成证券及衍生品委员会。这是金融监督院(负责银行证券保险监管)下属的几个专业委员会之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